自从入冬以来,我就生活在一个半隔离的世界。
一半的我在冬眠,一半的我在观察。
铺天盖地一夜暴富和如何变牛的焦虑,在我这里统统过滤。
这里面藏着“真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的差别。
“理想自我”是当我们学会了“应该”这个词的时候就开始形成。
然后逐渐完善,形成一个成熟完整的体系。
我应该读名校,然后30岁前结婚生孩子,然后35应该有车有房有孩,40坐到公司高层位置。。。
然后呢?
然后我孩子应该也是聪明伶俐,学习好,读名校,应该有更好的前途,应该在适合的年纪找到适当的伴侣,然后走上人生巅峰。
————这是焦虑家长的一大来源。
用“理想自我”束缚和要求自己,也就用同样的一套来要求自己的孩子。
这个循环的过程,像极了那个陕北放羊娃的段子。
如果能一直沉浸在“理想世界”中,也不错,毕竟用外在衡量是比较有可控性的。
我只要XXX就能幸福,这样的句子我们谁都喜欢。
但人生剧本不会放过我们大多数人。只要XXX就能幸福本身就是一个大坑。
人性的贪欲决定了我们不会为一个达到的结果欢欣雀跃很久,下一个焦虑如影随形很快到来。
“理想自我”的追求永远没有尽头,甚至让我们一直迷失在被外在规则所衡量的追求中。
所以,用写作来达成“理想自我”的泡泡,我没有动力进行下去。
我只想找到走向真实自我的那条隐秘的小路,看到我本来的样子,不完美的样子。
然后和这样不完美的自己一起,充满好奇的探索世界。
这才是我写作的真正原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