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常常赋予一些旧意象以新精神,从而营造出亦真亦幻,真假难辨的境界。女娲炼石补天本是初民为自己诞生以及与自然“挣命”的文学演绎。曹雪芹笔下抛开主人公不谈,借女娲之手造出一块“奇石”,方有了无限故事。至于大荒山,青梗峰,无稽崖也统统是云山雾罩、神仙玄幻,文学家之笔耳……
“三生石”的故事出自唐朝袁郊撰写的传奇小说集《甘泽谣》,讲的本来是唐代僧人圆观与俗家友人李源的故事,佛家有“因果循环”,“轮回”之说,尤其强调三生,连佛都有“三世诸佛”,今日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则实在不知何意了。圆观与李源是朋友之间高情厚谊,后人则将“三生石”当做了爱情的象征,故为“缘定三生”。其实今生相遇是前生之因,但能将今生的情缘维护好,也就不负来生了。
《红楼梦》的爱情故事也有神话渊源,西方灵河岸三生石畔的绛珠仙草,受神瑛侍者甘露之恩,方能久延岁月,修成人形,为报此恩,下界还泪,方演绎出悲欢离合。故事并不复杂,细思却深有趣味。绛珠者,甲戌本有脂砚斋批语说“绛珠二字岂非血泪乎”?为还前世甘露之恩,抛却今生全部泪水,这还不算,血也要化作泪珠,则可知黛玉为何这般小性儿,这么爱流泪了。
碎红零笺之二:三生石绛珠本在西方灵河岸上,是佛国产物,与《西游记》里“黄风怪”“白鼻老鼠精”是一个系统的。不同的是前二者都占山为王逍遥去了,绛珠要到“太虚幻境”找“警幻仙姑”报到。用现代话说“组织关系”在“太虚幻境”,直接领导是“警幻仙姑”。但是“仙姑”这个称号严格意义上说是“道家者语”。再仔细看太虚幻境的建筑格局,尤其是两庑配殿名以“某某司”,更像是道观建筑。然而同在太虚幻境的另外四位仙姑名字却很奇怪,分别是:痴梦仙姑,钟情大士,引愁金女,度恨菩提,又收归了佛家,着实让人费解,书中那两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一僧一道”又给这疑惑更添一层……也足见曹雪芹为将“真事隐去”“假语存焉”而煞费的苦心,也可知“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的纲领性作用了。
既云三生石畔,依曹雪芹的写作手法,则必有三生之说,所谓“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只是前八十回仅有前世、今生而“来世不可知也”,实在可惜。《红楼梦》原稿的脂砚斋的批语,透露了最后一回有一个情榜,宝玉和黛玉两个主要人物的评语,其中宝玉为“情不情”,黛玉为“情情”。
情不情者,脂砚斋说:“凡世间之无知无识,彼俱有一痴情去体贴。”
情情者,钟情于堪当此情者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