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需要在中学阶段开设生物学课程?
——先思考清楚价值,才能真的去追寻价值
一直在思考我们为什么需要在中学阶段开设生物学这门课程?
当然我们有很多高大上的合乎科学事实和教育规律的原因,但是可能是因为我们自身学识和认知的局限,并不能很好地理解或者说总觉得这样的解释不接地气。
但是最近我似乎有一点新的发现或者说想法。
我们作为生物教师,生物学作为一门最新兴的自然科学,明知道讲台下的学生大部分将来都不会从事生物相关工作,但是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开设这门课程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提升整体国民素质。
通过对学生的教育,让他们接触科学理解科学相信科学。
这个看着依然很虚很高很空,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在疫情当下,防疫部门对运输线上的建材、牲口进行核酸检测,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人想到的应该是这是环境采样,因为病毒是可以附着在物体和环境中的,这个举措是十分必要的,是有价值的,是完全科学的。但是反观网络评论区,我们很容易发现,大部分或者说相当一部分都在群嘲,都觉得这样的防疫已经“变味了”,觉得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所以简言之,我们需要通过教育通过科学剔除掉学生甚至国民身上那一部分地自以为是自诩聪明自鸣得意的想当然,取而代之的应当是对学术对科学对知识的敬畏和相信。应当是遇到问题时,首先用自己独立的思想、完善的人格来进行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事实的思考,最终独立自主地得出结论,而不是让自己的偏见和自负、未经审视的他人的观点引领、左右自己,让无知成为自信。
当我们的学生、我们的国民都能够相信科学,都有独立的思考习惯和能力的时候。我们必然相信政府的决策会更加科学,人民的监督会更加完善,社会的发展会更加合乎客观规律,人们对决策的理解、支持和践行会指数上升。到这个时候,价值实现的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两个方向,我想是会很好的结合在一起的。
之前在网上看到的一个化学老师说的一个例子。我们中学为什么需要开设化学这门科学课程,你去问问那些偷排偷放的化工厂老板他们知道自己的行为对环境有污染吗,他们是知道的,但是具体污染有多大呢?他们就不知道了,或者说他们不愿意去相信这个污染最终会污染到自己身上。所以这就是中学化学开设的原因。
想到这里,我似乎有点明白了。中学生物学的开设目的,真的就是新课标提出的四大核心素养: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
通过生物学等一众学科的教育教学,让我们的学生、国民成为一个有知识涵养、有独立人格、尊重知识相信科学的完整的人。
2022年3月19日星期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