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什么最重要?”
很多家长会说:“学业最重要。”
因此,家长们不约而同地为孩子升入名校开始了兴趣班、特长班,学区房等各种准备。
在这里,益养君想说:对于6-12岁的孩子,最重要的是事情不是学习,也不是名校,而是培养孩子健全的性格及能力。
6-12岁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期。在这个生命之花萌芽绽放的美好时间段,培养孩子健全的性格是每一位家长不可忽视的责任。我们可以从以下9件小事做起:
创造一个自由成长的环境
从心理需求角度来说,安全感与归属感是6-12岁年龄段孩子的普遍需要,也是最重要的心理需求。
一个自由成长的环境,可以让孩子对父母畅所欲言,帮助孩子完成独立思考和沟通表达能力的提升。同时,因为长期被父母信任,才能更好地和外界环境接触,顺利地融入学校的新环境,与老师和同学建立和谐的交往关系。
培养自我表达的能力和习惯
孩子总是有着“十万个为什么”,作为父母我们需要及时回应孩子的问题。只有在6-12岁这一阶段,培养孩子自我表达的能力和习惯,孩子才能更好地与人沟通交流,更快的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是需要积累的。当孩子上六年级以后,语文作文需要一定的阅读量才能得到高分。因此,在6-12岁这一阶段,孩子需要有一定的阅读经历,独自完成对知识的累积。
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可以积累一定的阅读量,还可以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是孩子今后的人生路上坚实的自身底蕴。
有和大自然亲密接触的经历
人与自然密不可分,孩子需要知道:人类,是需要对大自然负责任的。
与自然的亲密接触其实很简单,也许只是阳台上的一株花草,或是公园里的一只小虫。这会带给孩子的一种感知,感知大自然的生长与变换,同时也能带给孩子责任,对动物和植物的责任。
培养孩子有自己的爱好
不管是唱歌、跳舞还是收藏,孩子的爱好可以帮助他建构自己的世界。在不断经历、提升自我爱好的同时,能够助孩子建立自我认知,也会建立孩子的目标感。当孩子把自己的爱好当成特长展示给别人看的时候,还会让孩子有成就感。
建立面对失败的勇气
很多父母比孩子更接受不了失败,有时孩子面对失败时并没有太大的反应,但父母非常在意,这样的一种逃避,是孩子成长最大的障碍。
我们需要通过某些事件,让孩子面对失败,或者说让孩子有失败的感受,这样会让孩子对自我有所反思。同时,教会孩子如何克服困难,重新拥抱成功。
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
现代很多孩子只有一个身份,学生。除此之外,什么也不会,甚至无法独立清洗衣物、整理房间、出门买东西……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社会人,他们未来要面对的是整个社会,要在社会中认识自己,接触不同的人,不同的文化,会有自己的总结和感受。
因此,我们需要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我们可以从一些小事做起,比如:让孩子自己整理自己的房间、体验向陌生人求助、问路、自己做预算、自己学习乘坐当地的公共交通……当然是在安全的前提下。
有制定目标、计划并实现的经历
从孩子9岁左右开始,就需要自己制定目标或计划,并且去实现它。
对孩子来说,这一举动最大的价值是,在制定目标的时候,他们的学习能力会得到提高,会去主动制定各种方法,激发自我实现的快乐。
完成目标计划的过程,也可以让父母观察到孩子的状态:他是否了解自己,从而更有效地帮助他成长。
有拒绝或被拒绝的经历
很多成年人在和别人交往的过程中,不知道该怎么拒绝自己不想做的事情/请求。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因为在12岁以前没有经历过说“不”。
没有过说“不”经历的孩子,他的人生是非常脆弱的。勇敢地表达“不”的过程,是逐渐发现自己价值的过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