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简史》是美国作家詹姆斯.格雷克的作品,詹姆斯.格雷克是美国最伟大的科普畅销书作家。《信息简史》刚一问世就被评为亚马逊最佳图书、《纽约时报》畅销书,拿下英国皇家学会科普图书奖,该书是作者耗费七年时间完成,对信息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概述。
《信息简史》从信息的本质、信息的作用等方面,详细分解了信息史怎样一步步推进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
信息是人对世界认知的碎片化呈现
人对世界的认识就是碎片化: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是一步一步渐进,随着生理和心理的成熟,才慢慢形成系统化。
人类的任何学科的每一本作品,和浩瀚的宇宙相比都是碎片。即使那些概况所有学科的“通识性”见解,也是从某一个角度解读这个世界。所以,信息的本质就是:人对世界认知的碎片化呈现。
个人想法:
古希腊哲学囊括的是所有学科的知识,而现代大学是分学科设计,对某个领域的知识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固然这种方式能让人的精力更聚焦,同时也把我们的视野限制在某个特定领域,认识世界分析问题习惯会运用该领域的方法和思维方式,正如古老的谚语所说的那样:“如果你手里有一把锤子,所有东西看上去都像钉子”。
那我们如何才能获得对世界稍微全面一点的认识呢?就像小时候玩拼图游戏一样,手里拿的都是一片一片原图的碎片,当我们慢慢将这些碎片拼凑成起来的时候,先看到一小部分图案,后来看到一大片图形,最后能看到全貌。对世界的认识也是这样的过程,每学一项知识,就像我们拿到了世界的一个小拼片,我们学的知识越多,手上拿的拼片就越多,单纯的拼片还不能凑成一副完整的拼图,需要的是将这些拼片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要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形成一个点,再形成一个面,最后形成一个系统。《穷查理宝典》中提到查理芒格分析解决问题的时候,使用“跨学科攻击”,所有能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和规律,都运用解决该问题。
信息维系着人类文明的完整性
人类社会是各种信息的总和,缺少了任何一种信息都是不完整的。在人类文明过程中,采用各种方式记录信息,借助这些信息,我们能够还原历史,整个人类社会才得以完整保存。
在人类文明中,文字作为信息载体之一,发挥了很多的作用。它让信息的传递的完整性和时间性都得到了保证,信息可以不再依赖与上一代的口头传导,能够隔代传承。
个人想法: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因为文字这个载体,到今天还能阅读到早在春秋时期的作品《春秋》,也让司马迁为之奋斗一身的作品《史记》跨越时间的长河被他以后各个时代的读者所阅读。也正是有这些文字信息或者其他的类型的信息(如壁画),我们可以知道历史上文明。对于个人来说,这扩展了自己的认知时间长度,对于整个人类文明来说,则保证了人类文明的完整性。当信息缺失的时候,就很难还原当时的历史情形,比如玛雅文明,如果这些文明的信息能够完整的记录,会对整体人类文明产生更积极的作用。
信息不仅被动记录世界,并且主动创造世界
信息促进了人脑思维的产生,让知识结构化,并形成新知识的基础。知识一层层累积,人类社会不断产生新的创造,信息推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文字的产生,让人们形成了全新的思维方式。之前的创作,格律是为了记忆,有了文字,格律就慢慢的离开了记忆功能,向美感改变。
信息在记录世界的同时,还让人把这个世界已有的知识加以结构化,从而总结出“关于知识的知识”,而这些“关于知识的知识”,不断累积,不断推演出新的信息,创造新的世界。让人类文明不断往前推进。
个人想法:
对于个人来说知识有累加效果,查理.芒格称之为:Lollapalooza效应(好上加好效应),当对一个问题运用心理学、数学、经济学、物理学等多个学科知识,这些知识可能起到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放大效应。
对于整个人类文明来说,随着知识的积累,能突破一些关键知识点,从而将人类带入一个新的领域,让人类文明不断前进。比如显微镜的发明,将人类带入了微观世界;第一台计算机的发明,将人类带入了信息革命时代,而后随着计算机知识的累积,人类发明了计算机与计算机进行互联通信的计算机网络,将人类带入了互联网时代,创造了独立于自然的互联网虚拟世界。
怎样消除信息过载的负面影响
现在每天产生的信息已经远远大于人的记忆和信息处理能力,也远远大于人实际需要的信息。信息过载使获取高质量、有价值的信息成本越来越高。要从自身出发,正确收集和处理信息,运用好搜索和过滤工具,对海量信息进行筛选甄别。
个人想法:
现在已经从知识稀缺时代进入了知识过剩时代,知识的壁垒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被消除。想要学习什么知识,都有办法获取到。也正是因为信息爆炸,到处都充满着诱惑,使我们迷失了方向,浪费了很多时间。所以需要明确目标,再使用搜索工具找到目标资料,再将资料”消化吸收“,变成自己拼接世界的一块拼片。
后记:
《信息简史》原书没有看过,是从”得到“的听书节目获取的信息。听书节目已经对书本高度精简,所以本人在有些观点认识上可能存在偏差,本文只是记录当时的一些想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