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点赞同事庆哥QQ空间里的说说:人活着,尖酸刻薄的话少说,自己嘴巴说爽了,却苦在了别人的心里。你获得了短暂的快感,却为他人带来了长久的伤痛。凡事留点余地,给别人一个台阶,就是给自己日后留一条退路,给他人一点颜面,尊重了别人,同时也体面了自己。
庆哥说的确实挺好!
可以看出,庆哥说的人,就是一个喜欢抱怨的人。
提起抱怨,我想起了我曾看的一本书,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我尤其记住了:当你意识到自己正在生气、难过、伤心等等,感觉特难受的时候,不要为情绪所困,当它是你的朋友,心平气和的与之相处,你会发现那些情绪慢慢就会消失,也不再折磨你自己。
现在想想,这种处理情绪的方式蛮像佛学思想中的因果关系:如果注定这事一定发生,那我有什么好怕的;而如果注定这事不会发生,那我更无需害怕了。
朋友阿秀说,我从不抱怨。每当我意识到的抱怨的时候,就有一股强大的力量让我停下来。当周边人抱怨的时候,我会觉得很难受,既不参与也不不评论,尽量远离这类人。
阿秀说,她前不久刚与男友分手,感觉挺伤心,不知究竟哪儿不对,就是总觉得两人之间没什么话说,后来就分手了。男友的家世、人品、相貌都是数一数二的,对阿秀分外好。
男友就是爱抱怨,工作哪里不好,合作伙伴哪里不好……阿秀想让男友换个角度,但又怕解释不清。
阿秀终于明白,是因为男友总爱抱怨,才导致他们俩没话说。
阿秀现在丝毫不伤心,还庆幸与他分手了一一真正解脱了。
抱怨是毒药,我们必须鞭打抱怨。
抱怨就是用消极、负面的词汇对事物的表达。
生活当中,总有种种的不如意,人们心中有一些怨气和不满意也很正常。有不少人不会正确把自己心中的这些负能量消除,总爱在别人面前,诉说自己的苦闷。
这种负能量的传递,至少有两个弊端。
第一,抱怨貌似能暂时舒缓自身的压力,但往往导致自己不用心思考问题产生的原因,更不会解决问题,即问题始终存在。最终让我们缺乏了一种积极面对人生解决问题的态度。
第二,抱怨会使人形成一种依赖,向别人抱怨,就是想获得别人的同情,表明自己是如何的弱小、无能。无形当中,自己会变得越加弱小,更加无能。抱怨就像酗酒,虽然貌似暂时舒缓了心中的压力,久而久之,酗酒上瘾,从而危及健康。
再积极的人生也会遇有负能量的出现。那么,怎样恰当的处理好负能量,减少抱怨?
我们需要用心思索,努力践行鞭打抱怨,抛弃抱怨。
我们可以从如下两方面践行鞭打抱怨,抛弃抱怨。
第一,因为抱怨一种表达方式,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刻意锻炼表达方式来改变。比如,屡战屡败,我们可替换说成屡败屡战;被别人打扰,可替换说成谢谢您的关心;东西买贵了,可替换说成物有所值;买的东西太便宜,可替换说成获得了很大优惠;做事失败了,可替换说成此事尚未成功,我仍需努力……
总之,就是把消极、负面的词,改成积极的近义词,或积极的反义词的否定句。若实在想不到积极的词,我们就不表达。
第二,利用自己的元认知,寻找其他方面的钥匙,来解决令我们心烦的问题。能找到钥匙,就解决问题;若不能解决问题,我们生气也没用,那就承受。
我们知道抱怨是没用的,就像那句网络语:生活就像强奸,既然没办法反抗,索性就闭上眼睛享受吧!
我们要升级自己的主观认识:在这个世界上,除了自己的主观感受,其余都是客观的,它们不以自己的主观认识而改变。比如别人的态度,布置下来的作业等等,都是客观存在的。即使自己感觉不舒服,不情愿,它们还是实实在在存在的。此时,我们唯一该做的,就是:改变自己对待各种客观事实的态度。
一旦自己的态度变了,虽然外部的世界没变,还是那个世界,但自己的世界已经变了,你会瞬间感觉少了很多烦恼,立马清醒。
因此,我们必须戒掉抱怨,抛弃抱怨。
若抱怨再来,我们就鞭打抱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