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义是把世界变小的那些墙,那些篱笆,让我们只看到眼前这一点点的世界,一点点的诱惑,然后就信心满满地出发了。它替我们遮蔽了那些漫天遍野的不确定性,让我们在无知中就开始行动。
我们这代人一般都以为,有了正确的认知,才能做正确的事。但是实际情况正好相反。在很多情况下,如果你的认知正确,你是什么也做不成的。
你观察一下,很多有成就的人都有一个体会:他们刚开始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奔着去的那些目标,往往又小、又摆不上台面、又局促。但是因为这个目标,促使他做了一些事,有了一些附产品、有了一些意外的收获。在这些收获的基础上,发现他原来可以做更多的事情,可以去实现一个更大的目标。就这样,他用一步步的行动的副产品,那些意外收获,积累起来最后的成就。
所以,很多成功者最后总结,说我做成都是因为运气。这是实话,但是,这句实话背后也隐藏了一种力量,就是意义限制了他的世界,从而给他带来行动的勇气。广阔世界的大门,是一步步推开的。意义是一次次蜕变,一次次升华出来的。
话说有个财主,他有几个非常懒惰的儿子,虽然有很多地,但没有儿子去种,所以全部荒着。后来,财主临死之前告诉儿子说:“你们好吃懒做,将来生活没着落要饿肚子,我提前埋了一笔财宝在田里,但我忘记埋在哪儿了,你们把它刨出来,将来生活就有着落了”。这些从来没干过活的几个儿子,每天挥汗如雨地在土地上翻找这些财宝,直到把地都翻了一遍也没找到什么财宝。
看着被他们刨了一遍的地,几个儿子决定干脆种上粮食吧,要不然翻也白翻了。到了这年秋天粮食丰收,财主的儿子们才意识到:他们的父亲说的财宝其实就是这些粮食。
你看,这是一个很好的隐喻。我们每一个人本质上是都是这些懒汉儿子,被一个虚妄的东西指引,才能开始做真正有价值的事情。
罗辑思维节目里介绍过曾国藩的那名言:未来不迎,现在不杂,过往不恋。表面看,这句话没毛病,就是说要专注于当下嘛。
但是你细想,一个人既不看过去,也不看未来,只专注当下低头拉车,这不一直是我们力求避免的状态吗?这不就是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啊。两边都不看,你能走对路么?什么都不看,曾国藩怎么还会把它看成是很好的认知策略呢?
这一点,从中国古人的用词上就能得到解释。比如,有一个词叫“犹豫”。什么意思?犹,就是记忆犹新的那个“犹”。指的是过去。“豫”,跟“预见”“预料”的“预”本来是一个字,指未来。
“犹豫”就是指这样一种状态,你既惦记着过去的事情,还想着未来的事情。看起来你想得很全面,以至于你前怕狼后怕虎,既患得又患失,什么都做不了。
你看,认知能力低,其实并不是灾难。真正的灾难,是你无法屏蔽铺天盖地的大世界本来的复杂性,而让你陷入无法行动的处境。而这个时候呢,如果你心中有个意义,这个意义会帮你屏蔽这些复杂性灾难。这就是意义的价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