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郑宏鹏,樊登读书会隰县分会会长,每天一篇原创文章之017。
“五行”的来源,好多人没想到五行竟然是源于治理国家,那五行究竟是什么呢?是五种实物吗?实物怎么能治国呢?
我们已经知道了五行就是“木、火、土、金、水”,木、火、土、金、水本来是五种实物,木——植物,火——热能,土——土地,金——金属,水——液体,但《尚书》已经把它引申为五种功能了:水代表润下、火代表炎上、金代表收敛、 木代表伸展、土代表中和。
这五种功能其实代表了五种能量、五种气,我们已经知道阴阳是两种能量,阴和阳按照程度不同分为四象,其中阳气多一点的叫太阳、阳气少一点的叫少阳,阴气多一点的叫太阴、阴气少一点的叫少阴,四象就是四种能量、四种气,而五行其实是就是在“四象”四种能量的基础上又多分出一种能量。这多出来的一行就在中间,是阴阳两种能量中间的能量。多出这一行可是太了不起了!这一行其实是区分出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印度文化不同特征的关键。
古希腊和古印度最早都是四元素,古希腊哲学家恩培多克勒提出“火、水、土、气”为宇宙间不变的四大元素,古希腊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他根据四大元素提出人身上有四种体液,这四种体液分别为血液、黏液、黄胆汁、黑胆汁。
火(热)——血液(心)——热湿
水(冷)——粘液(脑)——冷湿
土(干)——黄胆汁(肝)——热干
气(湿)——黑胆汁(脾)——冷干
19世纪苏联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提出四种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活泼型——多血质——强、平衡而灵活的类型——火
安静型——粘液质——强、平衡而不灵活的类型——水
兴奋型——胆汁质——强而不平衡的类型——黄胆汁——土
弱型——抑郁质——黑胆汁——气
古印度有“四大”说,四大是指“地、水、火、风”的四种物质因素。
我们则是“五行”,虽然“五行”最早指“五材”,是五种物质实体,但后来逐渐演化成五种功能,是物质与功能的合一体。我们来看一看“行”字, “行”,四通八达的道路,又有流行、行进、运动的动词意义;表示五种强大力量的不停循环的运动,两者兼而有之。
我认为五行最伟大的地方是成为中国人的一种世界观、一种思维方式。当它作为一种模型被广泛运用时,已经不是单纯的五种静态的物质了, 也不是五种流行、运动方式了,甚至也不是教科书上所谓的物质与功能双重意义。它已经与“气”一样,作为一种中国人认识宇宙生命的思维模型,从物质实体过渡到关系实在、功能实在。
当然最了不起的是“五”,不是说五行比四行分类多一行就更细致,而是指思维方式与四行完全不同了,“四行”——“四元素”是两两对立的,没有中间情况。古希腊亚里斯多德逻辑中就有“矛盾律”“排中律”,是排斥中间的,而我们“五行”恰恰就重视中间。这就是中国人的“中道”思维。
我们再看一个“五”字,构造非常巧妙,《说文解字》解释“交五也”,就是交叉,交叉当然中间有个交叉点,也就是“中”,我国自古崇尚“中”,所以叫中国。像《论语》里面说的“四海之内皆兄弟”,中国是四海之内,这也有崇尚“中”的意思。
我们再看一下我们的手和脚,都是五个指头吧?我们再来看一看在甲骨文和 “钟鼎文”,甲骨文在殷墟发现,表明至迟在商朝末年、距今三千年前就有了文字,甲骨文以后是钟鼎文也就是金文,源于商朝、盛行于周朝,那上面出现大量这种“亚”字。这是什么意思?这就是中国人崇“中”的开始,就是崇尚中央。金文里面大量的“亚”字出现,这就是五行的开始。即有了五方的观点,而且崇尚“中央”。
五行和阴阳、四象、八卦一样都是中国古人看待世界的思维模型,而它们之间是有机关联的,说白了就是一回事,阴阳的细分是四象,四象的细分是八卦,四象的细分也可以是五行,五行就是八卦,八卦就是五行。搞清楚这一点你就会觉得原来阴阳五行八卦这么简单。
八卦: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八卦和五行相配:离为火,坎为水,艮、坤为土,震、巽为木,乾、兑为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