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分享一文:与自律有关的四个著名心理学效应,自律,作为家长,不光要孩子自律,作为我们自己,同样要自律。想想自己落下的那些打卡,就觉得自己真应该学学自律了。
说教有度,过犹不及。
“都跟你说了100遍,玩完玩具要收拾好!”
“你怎么老是这么磨蹭,快点!”
“跟你说多少遍了,你怎么还这么粗心。”
......
这些话听着是不是很耳熟?为啥说了100遍的话,孩子还是不放在心上?
其实,有可能你是“栽”在了超限效应上。
“超限效应”是指由于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
大作家马克·吐温就亲身经历过这种“窘境”:
有一天,马克·吐温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的感人肺腑,准备多捐点钱。
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不耐烦了,决定只捐点零钱。
又过了10分钟,还是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
最后,牧师终于结束了演讲,开始向听众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不捐钱,还从盘子里拿走了2元钱。
看完这个小故事,是不是多多少少能找到点自己和孩子的影子?
重点提示:
电影《小孩不笨》中,小主人公杰瑞每天放学回家,都要被一大家人“轮番说教”,杰瑞就说出了孩子们共同的心声:
大人经常以为,和我们说很多话,就是沟通了,其实都是他们自己讲,自己爽,而我们通常都是假装在听。
我们到底有没有听进去,他们不管,只要他们有讲,就算了。
你看我们被他们淹死,他们都不知道为什么。
大人说那么多话,为什么不明白,多了就很难消化的道理呢?
在教育中,一句话重复一百遍不会成为真理,而真理重复一百遍却可能就会成为一句废话。
所以,说教不能太多,批评“战线”也不宜过长。
有研究发现,批评发生的最初几分钟,孩子是容易听进去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会逐渐进入“左耳进右耳出”状态。
这是因为孩子在无意识中开启了“心理屏蔽功能”,以避免大脑加工太多负面情绪和信息。
如此说教无效,也没给孩子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留下一丝空间,他们的自律又从何谈起?
看完,想起我今天辅导孩子作业也重复了多遍:“仔细点,认真点,”“这个口算学多少遍了,还不会”,真的中招了,好好想想吧,家长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