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离成功其实不远了,但最终还是没有扛过去。”
12月底,距离2020年到来只有短短的不到十天时间,王总(化名)再三考虑后,下定决心解散了其所创建的交易所。一年时间的心血,数百万资金的投入,换来的只有无可奈何,一地鸡毛,一声叹息。
王总心里所谓的“成功”并不是说在交易所这条赛道上力挽狂澜,赶超一二线机构,而是交易所能够在行业立足,平稳运行,但仅仅是这样看起来十分微小愿望都没能达成。
和王总一样纵身一跃跳入交易所洪流的人还有很多。
交易所,顾名思义是借助信息平台实现产权信息共享、异地交易,统一协调产权交易市场。区块链行业正值风口,比特币价格忽高忽低,三大交易所频频露脸,越来越多的行业精英意识到,只有交易所是旱涝保收的行当,是处于食物链顶端的王者。无论币值高低,行情好坏,交易所有足够的用户量,从中收取的手续费和数据量,都使得其能良好的保持运转。
而在2018年FCoin异军突起单挑三大交易所后,更多想要进入这条赛道的人心中升起了“彼可取而代之”的念头。
“钱包做交易所、公链做交易所、交易所还孵化新的交易所。”某业内人士回忆到,“那会儿是真热闹”。
据数据调查,仅2018年一年就有150余家新交易所出现。这些涌入交易所的个人和机构怀着热切的财富愿望的同时,也背负着深重的原罪。
2019年,加密货币市场在度过了短暂的春天之后便陷入冷寂,区块链被国家重视后,关于加密货币交易所的监管之剑从天而降。暴雷、跑路、被捕、清退,不少交易所纷纷“出事”,汹涌的交易所潮水渐渐退却。
监管降临在任何一家交易所身上,都够这些交易所喝一壶的。首先来说,要先分清楚跑路和退场的区别,选择良性退出的交易所和以庞氏骗局为生的交易所有本质的不同。和快进快出,做一锤子买卖的交易所不同,良性退出的交易所多数是因为监管风险增加,交易量低下,运营难以为继等因素而选择离场。
很多交易所运行状况确实不好,有些三线小交易所的成交量连头部的1%都达不到,其盈利能力甚至可以说还不如一家发展不错的区块链媒体。
例如一家小交易所,一个月光员工薪资支出就数十万,再加上整体的运营和宣发,还有场地租赁费用以及水电费等。每个月的实际支出大得惊人,但与之相对的是,该交易所迟迟无法打开市场,拓展业务。
一年时间,花光投资人的钱,最后不了了之,这是很多交易所的发展现状。
流量对于交易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小型交易所而言,或许只有牛市的到来,才能打破他们所面临的困境。
2018年的寒冬淘汰了诸多入局者,2019年市场回暖,比特币在6月份创下近13000美元的高点后又遭腰斩。许多指望着牛市来临,能够续命翻身的区块链公司被浇了一盆冷水,而依赖行情的加密货币交易所首当其冲。除了加密货币低迷行情的打击外,监管的加剧也是导致众多交易所“离开”的重要因素。
监管出台后的三个月后比特币迎来暴涨,加密交易所反而在明里暗里蓬勃发展。2019年10月份,原本沉寂的区块链因为国家的重视而再上风口,但与此同时对加密货币交易所的监管也汹涌袭来。可以说,在交易所发展过程中,几乎都是在法律边缘游走。当监管的之剑真正落下来的时候,那些还没“离开”的交易所们能好过吗?
在未来,大部分交易所的确会死掉,但像诸如OK、火币、币安等头部交易所却不会倒下。而且,伴随着行业的发展,这些交易所也最终将越来越合规,成为整个行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019年12月4日,海南发布“链上海南”计划,并于同期打造链上海南生态联盟,而在该生态中,火币作为首批签约成员赫然在列。无独有偶,区块链企业OK集团也在去年11月底改名欧科集团并获央视报道。
和政府走在一起,就意味着和合规走在一起。
在经过一系列的动荡与洗牌过后,区块链行业会重新开始成长。但是随着区块链渐渐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对其的监管把控只会越来越严,今时不同往日,合法合规将变成加密货币交易所存在的必要条件。
时至今日,世界各国都在加强对区块链行业的监管,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牌照制度,另外一些国家则正在摸索。只要能够适应加密货币的合规性和市场风险,机构的数量就会增加,另外,可以看到的是一些交易所确实也在追求合规化。
以前人们老说,交易所同质化太严重,影响了发展,交易所不透明影响了发展,现在来看,交易所不合规才会影响发展。对于发展已久的加密货币领域而言,或许混乱期已经逐步过去,是时候建立秩序了。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对于秦国的崛起和覆灭发出了感慨。
对于身处于当下,见证交易所兴衰的加密货币从业者们来说,面对交易所和整个行业的变化,除了感慨以外,或许还需要更多的思考和行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