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明白的一些点,觉得还是蛮重要的。不断迭代,升级,升维,来去应对变化。
1、保持空杯心态去接受新事物
降低对自我的预期管理,尤其是当我们接触新的东西的时候,太高的预期,可能会由于没有达到而产生一些挫败感。当我们慢慢的有了方向,熟练了后,再不断提高预期,由量变产生质变,这个过程不断循环,最终你的预期也会自然而然的提高,不断提升幸福感。
2、深挖底层,建立完整的逻辑结构
2.1 学习方法论
做很多事情,其实都有一套方法论,但是我们不知道,因为没有人告诉你,这个需要自己学。
或者别人告诉了你,但是你可能只接受到了其中的一部分,但是没有去实践,最终的方法,只能停留在文字上。
可能你自己通过学习一些碎片的,刚刚有点感觉,还是不知道从何处下手,这时候首先要从最开始做起,从宏观出发,先对整体有一个感知。
有时候,我们都会说系统的做什么什么,这个系统我觉得就是一套完整的,从底层出发的方法。只有明白了底层的运行,你才会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下一步要怎么做的额问题。
而不同的学习方式解决的问题是不同的,是有步骤的。就像我上面说的,你先通过自己的学习,建立了一个感知。但是还是似乎有点乱,只是略知一二。各个部分之间都是散落的,还没有建立起来结构。所以还要涉及到对不同的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对语言进行加工等,这需要动用你的认知来完成这个过程。
总结一下第一点:先解决知与不知的问题,可以通过去看不同专业领域的书籍去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是“是什么”的问题,知道这个概念是什么,这只是最开始的一步。
2.2 学习如何用
但是知道了还不行,学是为了用,去解决问题。知也知道了,但是不知道如何用。此时关注的点更多是需要有专业的人帮一下你,给你一个推动力,让你朝着正确的方向去做,给你提供真实的实践环境。
通过学习了方法论,再利用这个工具去提高单位时间内的生产力,并且与环境相互作用,最终就会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
3、专注力
3.1 注意的选择
其实我更愿意称之为注意。两年前,当时听李笑来老师讲相约七年后,他有特别提到了这个词,现在回头看,当时我的理解还不够深入。为什么会说注意非常重要,最根本的是,它是一种稀缺的品质。你可以聚焦,在需要高度专注的时间内,完成有难度的工作而不被外界打扰。
注意的机制就是线性思维和单焦点机制,所谓线性就是我们的注意有先后;而单焦点机制,在我们注意范围内的处在焦点内,这块区域其实是很小的;不在注意内的,成为了焦点外,这块区域是很大的。
其实本质就是注意的选择性,你会有选择的性的关注,而不是什么都关注。越是低级的动物,视角越大;人类是一种高级动物,不可能拥有全视角。如苍蝇,它时刻都在关注周围的人,就会无法长期聚焦的思考,被困在一个永恒的当下。
在你有选择性的关注后,还是需要对每一件事情分别去注意,是有先后顺序的,先看什么,再看什么。
3.2 应用
在生活中,可以精简,比如从自己生活的环境开始。房间收拾干净,不要很乱,把东西整齐的放到对应的位置。衣柜整理好,按照季节放好衣服。更减少注意的情况下,可以把你平时要穿的几套衣服搭配好放衣柜里,下次穿的时候,只要花一分钟拿,而不是花10分钟想穿什么,这里拿一件,那里拿一件,这都需要占据你的注意。我们要向企业一样,去管理你的衣柜,把这些员工(不同的衣服)管理好。
3.3 高度注意的时间
那什么时候需要高度的注意,这个需要从你做的事情中来判断。也就是这件事情对你的重要程度,我们得要排个序。四象限法大家都知道,确实是个很好的工具。但是前提是得要了解运用这个工具的方法,否则也是行不通的。对事情的重要程度做出预判,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按照十二时辰中的养生法,每天的巳时,申时,戌时这三个时间是黄金时间,分别对应为; 9:00-11:00, 15:00-17:00, 19:00-21:00,那么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时间。
假如你在学习一门课程,如果你觉得对你的意义非常大,有帮助,那你就必须要精学,不能泛学。泛学的情况下,学的不够深入。可能利用的是一些碎片时间,洗漱的时候,通勤路上等听听音频。这些都是肢体的动作,不需要对语言加工。
但是我们思考一下,你的注意需要同时放在两件事情上,而且这两件事情而且是没有关联的,可以进行注意的分配吗?
似乎看似可以实现,但是做的效果不好。除非你已经非常熟练了,达到了自动化。或者两个动作之间的关联性比较大的时候,可以实现。
我们再回过来看一下,洗漱有时候也会需要一些注意的,那么就会导致你在听的时候,就会错过重要信息。因为这都是由注意的机制所决定的,
3.4 真实案例分析
我也尝试过,比如我一边跑步,一边听音频。我进行了对比,跑步不听音频的时候,我的速度会快一些,而如果我边听音频,我的速度平明显慢了。因为我需要把我的注意放到音频上去,接收里面的重要信息。这样做可行吗?似乎可以。但是过后,我还得要再次重新整理一遍。
多任务并行处理,看似节约了时间,但是效果会打折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