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2年,汉桓帝延禧五年,冬,十月,武陵蛮夷造反,寇掠江陵,二十二日,朝廷任命太常冯绲为车骑将军,领兵十余万征讨武陵蛮夷。
之前所派遣的将帅,大多被宦官指控以折损军费及物资之名,往往抵罪。冯绲就请求给他派一名中常侍负责监管军费。尚书朱穆上奏说:“冯绲以财务监管为名来给自己免除嫌疑,有失大臣品节。”皇帝下诏,不要弹劾怪罪冯绲,但也不给他配宦官监管。
冯绲又上奏请求让前武陵太守应奉和他一同出征,皇帝同意,拜应奉为从事中郎。十一月,冯绲军至长沙,长沙贼众听闻,纷纷到军营投降。冯绲进击武陵蛮夷,斩首四千余级,受降十余万人,荆州平定。皇帝下诏,赐钱一亿。冯绲坚决推辞不受,胜利回京,把功劳推给应奉,举荐应奉为司隶校尉,自己则上书请求退休,朝廷不许。
冯绲是名将,但是他出征坚持要派一个宦官来监督他。朝廷不许,他又要拉上应奉,总之不要功劳。之后大功告成,赏赐达到惊人的数额,他却一分钱不要,把功劳全部推给应奉,自己则请求退休。
为什么?
绝望。
这是因为他绝望了。桓帝昏庸,宦官凶残,凡是还抱有一丝幻想的人,想有一点作为的人,都会陷入不测之祸。冯绲如此千方百计地回避,最终还是因宦官陷害而回家。没有被害死,这是他的侥幸。
这里还有一个细节,之前出征的将帅,“大多被宦官指控以折损军费及物资之名,往往抵罪”。这“抵罪”是什么意思呢?当时连年征战讨叛,国库空虚,每次出兵打仗,常常削减公卿的俸禄,并且向王侯借租赋。也就是说朝廷借了将帅们的钱,他们带兵打仗,指控他们贪污军饷,两边说不清,就抵了算了,两清了。所以这是宦官的诬陷,还是皇帝的需要,说不清。在这种情况下,冯绲怎么敢接受那一个亿的赏赐?接受了这一个亿,宦官就要准备一个值一个亿的罪名,给他抵回来。
国事如此,相互都没有人品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