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不知道到底哪来的刻板印象,一直以山东人为自豪与骄傲,自感山东的孩子们苦学能学必定是全国最能吃苦最聪明的孩子们,也是高考人口大省,山东的孩子们只要能考上大学,那肯定是一顶一的有优势。
看明朝那些事儿,才发现,原来江浙明朝时就人才辈出了,辽东也大抵是现在的东北就骁勇善战,还有一些人杰地灵的地方自古就出能人!对浙江的余姚,陕西的榆林,都充满了好奇,当说到明朝的状元举人大多出自江浙的时候,比对现在,大概也明白了,民风,传承,是一直存在的。
对待身边的孩子和学生们,都一刀切的拼命往一个方向赶,学习,学习还是学习,扎在作业堆里,埋头苦干,但这个多元化的世界,没有个性的孩子们也就成了千篇一律!
明朝的文人,大多都饱读诗书,兵书,和平时可以参政,战时可以操刀,变得无比勇猛,或许是以文制武的理念,让文人也做好了上战场的准备。
我们的学生们,有点个性也是好的,只要不是品质差就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