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大数据应用得越来越广泛,网上购物、旅游、订餐等都少不了大数据的影子。那么,把大数据应用在找对象上会是什么情况呢?
日前,大数据在婚恋交友界火了起来。
某档婚恋交友节目通过分析男女嘉宾个人微博、浏览的网页、喜欢的电影等网络足迹,来分析其恋爱观、婚姻观、性格习惯等,基于此对男女嘉宾进行匹配。一些基于大数据的婚恋App也纷纷上线。那么青年人看好大数据在婚恋交友中的应用吗?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962名处于适婚年龄的单身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
主要结论:
70.9%的受访单身青年看好大数据在青年相亲交友领域的应用
77.9%的受访单身青年有兴趣使用大数据婚恋交友平台
56.8%的受访单身青年认为大数据能解决当下青年对另一半诉求模糊的问题
58.7%的受访单身青年希望大数据婚恋交友平台采集用户数据要提前告知
受访适婚单身青年中,男性占55.7%,女性占44.3%。
大数据“找对象”约等于“门当户对
调查显示,70.9%的受访单身青年看好大数据在青年相亲交友领域的应用,交互分析发现,对此持乐观态度的男性受访者(75.0%)多于女性受访者(65.8%)。77.9%的受访单身青年直言有兴趣使用大数据婚恋交友平台。
余鹏(化名)
北京某互联网公司程序员
从事大数据工作,曾使用过一款大数据交友App。
——它能给我提供可约会对象,省去我一个个聊天、了解和筛选。双方见面后,相处融洽的可能性更大。
大数据匹配婚恋对象就像常说的“门当户对”,只是以往主要看两家的家庭条件,大数据则加入了很多其他参数。
张然(化名)
北京某央企员工
曾多次给身边的同事朋友介绍婚恋对象
——我发现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想找什么样的对象。大数据能很好地处理这个问题,结合双方生活中的实际表现,加上星座、性格等常用因素,可以客观地分析筛选出适合人选。
调查中,56.8%的受访单身青年认为大数据婚恋交友平台能解决当下青年婚恋交友中对另一半诉求模糊的问题,53.3%的受访单身青年认为它能帮助没时间的人解决婚恋问题,49.8%的受访单身青年认为它能为单身青年提供更多交友渠道,42.4%的受访单身青年认为通过它找对象可不再受人际圈和地区的限制。
专家观点:姚露
某婚恋交友平台情感专家
——对于大数据婚恋交友平台的使用,男性比女性更积极一些。“男士通过线上平台迅速筛选出符合自己期待的女士后,会第一时间去联系。而女士相对更谨慎,她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比较强。
大数据“找对象”约等于高效便捷交友通道
调查显示,80.0%的受访单身青年认为大数据平台能提供高效便捷的婚恋交友通道。
姚露
在线上平台寻找婚恋对象的年轻人心态相对更平和,即便主动搭讪没成功也不觉得丢面子。在此基础上,大数据交友平台能通过对年龄、身高、学历、地域等很多细分项进行筛选和匹配,快速提供符合用户期待的对象。
大数据算法中有很多容易量化的因素,选出的两人合拍的概率确实会更大。但他认为,这个过程也会剔除掉一些因素,牺牲一些东西,比如一个人的气质,比如对读过的同一本书的不同感受,这些感性的东西没能量化。此外,看过同一本书的人更容易被相互推荐,但没看过的不代表不喜欢。
余鹏
当然也有人并不看好大数据在婚恋交友领域的应用。
北京某机构投资经理谭晟宇认为,“本来两人相恋是一个从认识到逐渐加深了解的过程。而大数据婚恋交友是反过来,先知道一个人的各种特性,设定双方合适,这不利于逐渐培养感情。”
大数据应用于青年婚恋交友领域,
51.6%的受访单身青年认为能达到高效速配
43.9%的受访单身青年认为这为单身青年交友开辟了新方式
43.1%的受访单身青年认为利用算法筛选让相亲智能化
40.6%的受访单身青年认为有助于客观理性筛选伴侣
受访单身青年的担忧则包括:匹配效果有待观望(27.9%),关键要看所搜集的信息是否真实(26.5%),存在用户个人隐私泄露风险(17.9%)等。
北京青年报: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某档婚恋交友节目通过分析男女嘉宾个人微博、浏览的网页、喜欢的电影等网络足迹,来分析其恋爱观、婚姻观、性格习惯等,基于此对男女嘉宾进行匹配。有调查显示,70.9%的受访单身青年看好大数据在青年相亲交友领域的应用。
用大数据匹配婚恋,其实是一种更精准的“门当户对”。古人认为,双方家庭的社会地位、经济情况、职业状况等相当才最适合结婚,虽不无道理但由于太执着于门户之见,抹杀了婚姻当事人的个人意愿,此番婚姻匹配的误差难免较大。而用大数据匹配婚恋,更聚焦于当事人的兴趣爱好、性格习惯、价值观念等,因此婚姻匹配得更为精准一些,有助于提高两人修成正果的可能性。
靠大数据来提高交友、婚恋的效率,让人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建立起恋爱关系,也是科技改变生活、服务于人的体现,值得期待。但同时,也应看到“大数据匹配婚恋”的一些先天不足。若想精确分析出两人三观合不合,对另一半的诉求是否一致,理想的状态是彻底掌握两人相关的信息、资料,越详细结果越靠谱,但如此一来势必会涉及到隐私安全问题,人们愿不愿意交出自己的详细信息,而如何避免信息泄露,又涉及到复杂的伦理和法律问题。
更为关键的是,大数据匹配再怎么精确,终究是根据既有事实理性分析后的结果,可是相恋、相爱偏偏又充满了偶然性、主观性,正所谓“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爱上一个人往往是一种主观感受和内心状态,很多时候没有那么多的道理、逻辑可言。起码目前的科技水平,无法解释一见钟情,也解决不了七年之痒。
开启幸福的钥匙,说到底还是掌握在每个人自己手中。要想找到心目中的他或她,终归需要自己去努力寻找,然后感受、抓住并珍惜。若是努力之后却迟迟找寻不到,抑或总是错过和不合适,不妨扪心自问一下自己是否缺乏爱的能力。爱也是一种能力,有人说,“理想的爱是拥有完整和独立人格的人才会具备的能力;爱是给予,是创造;爱应当是广博的而非狭隘的;我们要不断完善自我才能获得爱的能力。”无论怎样,真正爱一个人,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对于“大数据匹配婚恋”,可期待但不依赖。希望借助大数据的能量,再加上每个人自己的努力,最终正如西湖月老祠那副对联: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是前生注定事莫错过姻缘。
来源:北京青年报,中青在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