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忙碌碌到七点才下班,晚上去打了一个小时羽毛球,才坐下来梳理一下今天的工作。
常被人问到:图书室工作很清闲吧,一天没啥事。开始的时候还解释一下,后来就笑笑不语。图书室的工作相对较独立,没有太多紧急、立刻要办的事,领导也没什么硬性要求,你必须怎样怎样……然要想将工作做好,还是有许多值得琢磨的地方:比如学生借书时间的规定;书籍摆放和转库的频率;书籍整理的频次;原始数据的整理及归档;教材咨询及领用的频次;管理设施的报修及维护等等。
就拿下午来说吧,一共排了八节阅读课,其中有一个班没来上,那下午就上了七节课。在上课时,尽可能用音响播放一些轻柔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声中阅读更舒适;每节阅读课后要及时整理书籍与桌椅,减少对下一个班级阅读课的影响;课后及时总结并将现状拍成照片,与老师及时对接交流;还有及时处理同学课后及课间的借还书。忙忙碌碌,不知不觉就到了七点。有时,让我常怀疑自己的效率。
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学校规定的章程,带头违规的常是管理层,而普通老师倒执行的较好。比如要求语文老师全程带学生上阅读课,而干部们往往事多不来或早走,许是因公务繁忙,许是掉以轻心;若是安排上冲突,那从上而下的管理就应及时梳理解决,否则日久制度条例的执行率大打折扣。
真实的数据记录,从一串串看似枯燥的数字中去琢磨,可整理出许多有价值的信息,而这也是最公正的裁决。比如“人均借阅量”,可以看出老师日常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引导与实效;“阅览室时间”的长短,是老师按课表行课的真实佐证;借阅书籍的类型,看出学生的喜好……而为完成某一指标而掺入假数据,会扰乱视线,无法找出根本原因。对管理,对教学并无一有利。
通过近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我校学生能自主支配的时间极少,更无充裕的时间来挑书及借书,往往是课间几分钟勿勿跑来跑去,要不就想在体育课时溜进来看会书。常有学生对此现象很是愤慨。
书库内书的品种也值得商榷。今天有位老师来查找金庸写的小说,结果近7万册的书籍中,竟无一本金先生的小说。
爱看书、看更多的杂书,对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极其重要。学校是一个重要的场所,然我们又给学生提供了怎样的环境呢。真实、枯燥的数字,恰恰能给我们一个警醒!
跳出日常的框架束缚,打破常规,坚持己见,在现实中确实很难做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