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这天下大势,是红久必黑,黑久必红,
一种题材的电视剧红着红着突然就被黑的体无完肤!
就比如说“清朝”这个神奇的朝代就有三个奇葩帝王,他们一直在被杜撰,从未被超越,
他们就是“康乾盛世”三巨头。
康熙爷自不必多说,陈道明老师的《康熙王朝》、张国立老师的《康熙微服私访记》等等等等.....
它们在电视剧界真的是响当当的扛把子,
换到康熙爷的儿子雍正,那句话怎么说来着?四爷很忙!
雍正的继位和死因皆扑朔迷离,也就引发了各式各样的猜想。
《宫》系列、《步步惊心》、《甄嬛传》也都代表了一代人的青春,
不管怎么说,这两位爷的的确确赚了一波死忠粉,红的发紫,
但随着“穿越”的持续低迷,古装正剧对历史真实性的要求越来越高,
他们的儿子乾隆大帝就像历史中的乾隆那样,出场方式就跟闹着玩儿似的。
画风活泼的像他的审美一样让人始料未及!
尤其是最近大热的《延禧攻略》和刚刚上映的《如懿传》,
剧情人设大相径庭,丝毫看不出这俩故事讲得是一个时期的事儿!
《如懿传》去年7月就已经杀青,本应一路顺风顺水的剧生生被“老大”截了胡,
无数次的整改让这部剧拖着久久无法上线,最终落得个网剧的下场。
反观同样作为网剧的《延禧攻略》却成了一匹黑马,越战越勇,拿下了7.1分的豆瓣成就,替于正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也正因为《延禧攻略》占尽先机,先入为主的导向了观众对于人设和剧情的认知,
《如懿传》则显得更加“剧”途渺茫,
上映两天在豆瓣才拿了6.6的评分,要知道同类型的《甄嬛传》可是拿下了8.9的高分,
荣获了豆瓣评分最高的十大宫斗剧之一。
红颜秀虽然不能预测这部剧接下来能否逆风翻盘,
但却在看剧的过程中想提一些不成熟的小建议,也为广大网友科普一下:
“清宫乾隆那些事儿”
先说被吐槽最多的一项,就是观众对演员最直观的感受:
实在是太老了!
与雍正不同的是乾隆登基年仅26岁,而雍正登基已经45岁了。
所以当看见满脸褶子的霍建华选妃时,小编的内心是崩溃的!
然后又看着本应年仅17岁的“如懿”眼角的鱼尾纹,一种“山寨”的赶脚油然而生!
少年感不对,整部剧的感觉就出不来,
在这里就不得不说董洁的“富察氏”,少女感十足,一秒和女主拉开年龄差!
真不是“迅哥”演的不好,只是她的高级脸有点儿显老!
既然说到了选妃,第二被吐槽的就是不符合史实,
这个也是《如懿传》未能登上卫视的最主要原因,
先说说主角“如懿”:
辉发那拉氏,清史稿中错把“辉发那拉氏”记成“乌拉那拉氏”,近些年已经正名,由于小说写得比较早,所以主角就成了乌拉那拉氏。
辉发那拉氏(1718—1766),满洲镶蓝旗人,乾隆十三年抬旗至正黄旗。雍正十二年(1734年)嫁于宝亲王弘历为侧福晋。
于是电视剧第一集就出现了N处错误:如懿封福晋的时间、年龄、旗籍。
不仅如此,宫廷礼仪也错的有些离谱,
乾隆登基时,小编眼睁睁看着霍建华从台阶中间的龙陛走了上去……
他竟然,就这么走了上去!心疼我霍两秒!
事实上从明朝开始就有台阶中间的龙陛了,但这种东西象征的是身份和地位。
龙陛外表光滑,是不能走人的,平时皇帝上朝什么的也只能从两侧的台阶上去,
如果碰到登基、大婚这类的大事,会有专人从两侧台阶抬着轿子,皇帝坐在龙辇上从龙陛上方悬空着上去,代表地位,
所以剧中出现的霍建华从龙陛上走上去是不可能的。
第三吐槽的就是《如懿传》和《延禧攻略》人设和情节的相互矛盾,让双方的粉丝因此展开骂战,
《延禧攻略》的反派乌拉那拉刚好是《如懿传》的女主角,
一边兴风作浪的恶人,在另一部剧里摇身一变变得正义善良,
《延禧攻略》中的富察氏就是大写的“好人”,可是到了《如懿传》就变成了心机深沉的“圣母婊”。
就连两版“乾隆皇帝”都没有一点儿相似,
聂远的乾隆有些专横跋扈,身上有许多小毛病,而且喜欢踢人特别接地气;
可霍建华的乾隆心思深沉,更多的是精明神武,而且多多少少有些腹黑,
红颜秀觉得还是聂远的乾隆比较真实!
乾隆本身从小就没有见识过太多的苦难,
三阿哥早早被废,他作为长子没什么后顾之忧,而且从乾隆帝的表现来看,
乾隆是个比较爱吃爱玩儿的主子,不然也不会模仿圣祖爷那么多次下江南,
用现在话讲他其实是个纨绔子弟,更何况乾隆的多情有目共睹,
而且对于国库的空虚选择利用放任朝臣贪污腐败敛财这一点来看,他的盛世也极有可能是因为康熙和雍正为他积累的底子比较厚,沾了祖辈的光。
当然了,很多观众也会说,
这么较真干什么,想看真实的历史去看书去,看什么电视剧?
的确,对于电视剧没什么可较真的,可与史实不符的历史剧所带来的影响却十分沉重,
历史剧作为一种传播媒介,影响着很大一部分人对中国历史的认知,也会左右人们对历史兴替的评价。
我们以史为鉴,方能鉴身,
如果历史都被随意篡改,我们又怎么能与前人对话,了解中国的兴衰?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为中国历史代言,纠正错误的历史情节,还孩子们一方净土!
下面安利一组“如懿”生平,看剧时参考!
辉发那拉氏(1718—1766),满洲镶蓝旗人,乾隆十三年抬旗至正黄旗。
雍正十二年(1734年)嫁于宝亲王弘历为侧福晋。乾隆二年册封为娴妃,乾隆十年晋封为娴贵妃,十三年晋封为摄六宫事皇贵妃,十五年册封皇后,
三十年正月随驾南巡,二月乾隆称其忤旨截发,五月收回皇后、皇贵妃、娴贵妃、娴妃四份册宝夹纸,三十一年薨,
以皇贵妃礼葬(实则相当于嫔位礼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