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们村的知青

我们村的知青

作者: 个人简历 | 来源:发表于2020-12-18 00:33 被阅读0次

    听说有一个叫田德昌的人进马边去办事,完了路过我们老家凤村,特意下车寻访桂香村六组的老社员们。他是牛华人,七十年代插队到我们村当知青。当时他才十多岁,和他一起来插队的还有一个叫董光明的,比他大一两岁,也是十多岁。

    他们住在一个叫白果树的小村里的一厦闲置的土墙房子里。那房子是瓦房,土墙。土墙干得近于白色,裂着较大的缝。但是不差,那年头山里农村的房子就那个水平。

    那两个年轻人住在那里好几年,给村民们(那时候叫社员或生产队员)带来了乐趣,也留下了一些故事。他们是来向贫下中农或社员群众学习的。但是学习任务不明确。他们有时出工,和社员一样上坡劳动,一样分粮食。但他们有时可以不出工,可以在家里睡觉。假如他们到年底工分不够分到足额的粮食,生产队是要给他们补齐的。而其他的社员群众就不行。他们出工的时候,龙门阵比较多。因为他们是牛华人,相较于山里人,见过的世面多,因此他们整天吹牛,社员们听得津津有味。那些故事便流传开来。山里人见识确实少得多,把他们的故事当见闻。

    那时候我才只有几岁,不会出工去干活,并没有听到他们讲故事,就是听到了也不一定听得懂。只是后来若干年后听大人们讲,记住了几个。

    有一个故事是说有个叫张大大的。我也讲不全了。大意是这样的,这张大大好象就是牛华人(真假不去追究)。他从小失去父母,在街上和一些小混混混。为了生存,偷鸡摸狗的事没少干。但他就学到了这门“手艺”,而且“手艺”日益精进,远远超出其他同行。到了令人不可思议的地步。最终惊动了中央!

    事情是这样的。尼克松访华(也不知道怎么就扯上了这事),坐着火车参观,被中国的大好河山美景吸引,忍不住把头伸出窗外(这个动作可能吗?)看了一眼,就看了一眼,随即把头缩回来,却发现脸上戴的眼镜不见了!这事不得了,眼镜值钱不说,影响太大,简直是开国际玩笑!要知道尼克松警卫人员那么多。周总理为此事三天三夜睡不着觉,眼都没有眨一下,人都变得消瘦了。最后才想到,肯定是四川牛华的张大大干的事!派人去喊来一问,果然是!当然不是一下就承认的,稍微做了点思想工作。然后又继续做思想工作,说服张大大把眼镜还给尼克松。最后张大大是同意了。但周总理岂是等闲之辈,做事要不着痕迹,不让别人抓住什么把柄。于是他做了详细安排。等到尼克松访问完毕,返程的时候,乘着火车又经过失去眼镜的地方,他心里有一些怅惘和感慨,于是又把头伸出窗外看了一眼,缩回头时却惊奇地发现,眼镜又回到了自己脸上,好好地戴着。于是他大发感慨,中国奇人好多!竟能从窗外,不着痕迹地取高速行驶的火车上的人的眼镜,又能不着痕迹地给你戴上!仿佛在故意告诉他,不怕他那么多保镖,如果要他的命,那简直是小事一桩!幸好中国人是善意的。从此他更敬重中国人了。

    后来周总理就把张大大叫去了,作为特殊人才用起来了。

    张大大还有一些传奇故事此处不表。

    反正田德昌和董光明的故事不少。尤其是田德昌更会吹。董光明要老实一些。他们都受到社员同志们的喜欢。我所知道的是,夏秋之间,山里长菌子,尤其是那种三蹋菌,特别好吃。每天早上,很多人一早就爬起来到野外去寻找。拿回去煮汤,下面,炒南瓜(嫩南瓜)丝……味道不摆了!这么说吧,三蹋菌称为菌王,没有什么菌子的味道有它好!董光明也会一早起来去捡三蹋菌,而田德昌比较爱睡懒觉一些。但他小一点,董光明又厚道一些,两个人相处很和睦。其间还来过一个女知青,短暂地和他们住过一段时间。

    后来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了,知青些陆续回城了。董光明和田德昌也要回去了。他们有一些行李,需要搬到二十多里外的街上去乘车,用生产队的两条大麻袋装去的。那麻袋属于集体财产,他们说他们用了,以后托谁谁谁带回来,结果一去没有消息。而现在四十年了,却有了田德昌的消息。他去马边办事,路过凤村,就打听桂香六队以前曾认识的人消息。结果有些人不在了,有的人还在。他和老社员江少华通了电话,他说他六十多岁了,已退休。说回城后就和董光明分开了,一直失去了联系。还说要来看看江少华。江少华说,不用来看我了,打打电话就好了。这也是一句质朴的话。毕竟都老了,经历了许多沧桑,一言难尽啊!也是一种看淡的态度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村的知青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rotn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