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
上初中的时候,语文课上学《孔乙己》,我至今还记得老师对我们说,孔乙己这个人,混到这地步,是因为他信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不愿做体力劳动,死读书。
事实到底是怎样?我想鲁迅先生也未必一清二楚。不过,古代有梦想的男人,信奉修齐治平倒是真的,既扫一屋也要扫天下。宋代有个神童汪洙,写过一首诗,其中有几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很能说明这个问题。
男儿要实现个人理想,家国情怀,就要超级努力地读书,去参加科举考试,期待着有朝一日能金榜题名,大放异彩。
孟郊就是这样的一个男儿。
然而他的科举考试之路却并不顺遂。他其实是个苦孩子,父亲去世很早,家境贫寒,跟着母亲和弟弟一起生活。每次去考试,从家乡浙江出发,一路靠双脚到长安,一来一回就是一年的时间,长安米贵,居之不易,他生活上该多落魄啊,然而更郁闷的是,他考了两次都名落孙山。
在孔子眼里,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孟郊三四十岁,人到中年,依然没有什么成就,飘来荡去的游子,少不了要收到一波嘲讽和冷眼。
中学的时候,老师告诉我们,世人往往把孟郊和贾岛相提并论,称他们“郊寒岛瘦”。这两个人都是苦吟派的,诗风清奇悲凄、幽峭枯寂,读起来说不出的寒瘦窘迫。这两个人的诗风,我实在欣赏不来,所以很少读他们的诗。
现在想想,他们“寒瘦”的,岂止是诗?
第三次去考试,孟郊已经46岁了,经过前两次的打击,可能连他自己都没有信心了,然而他是个大孝子,母亲鼓励他去考,他便去了。
谁知这次竟一举考中进士。
按唐制,进士考试在秋季举行,发榜则在下一年春天。繁花烂漫之际,孟郊金榜题名,心中狂喜,以为龙腾虎跃的日子自此不远,提笔写下这一首平生快诗: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说来可笑,我读诗有些囫囵吐枣,在没认真翻看这首诗之前,我一直以为它是杜牧写的,而且我还把“一日看尽长安花”记成“一日看尽洛阳花”。因为孟郊的诗,实在没有这个风格的(捂脸),这种得意与恣肆,不是更像杜牧吗?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前两句是说,往昔的困顿日子再也不足一提,今日金榜题名令人神采飞扬。这14个字,完全写出了今昔之比,中年大叔孟郊,一扫往日阴霾,笑出了满脸褶子。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是说诗人迎着浩荡春风得意地奔驰在长安道上,今日马蹄格外轻盈。仅仅一天时间,就把长安所有盛开的花朵看尽了。
这时候的长安,正春风轻拂,春花盛开。在车马拥挤、游人争观的长安道上,不可能容得他策马疾驰,偌大一个长安,无数春花,“一日”怎么能看得尽呢?
我们只能借用一句歌词:那是自以为。孟郊就是觉得身心舒坦,马蹄轻疾,一日之间已把长安花看尽。
金榜题名是人生一大快事,那得意掩都掩不住,就算再怎么装,也会露出来,不信看看杜牧中榜的欢愉,那叫一个意气风发。
东都放榜未花开,三十三人走马回。秦地少年多酿酒,已将春色入关来。
————杜牧《及第后寄长安故人》
很不巧,“杜牧中举”的时候,洛阳的牡丹花还没开放,跟他一起考中的三十三个同学,按惯例骑马游行,却没法一日看尽洛阳花。
然而,花不开不要紧,大才子杜牧真正要表达的是后两句:关中的少年朋友们,你们多准备美酒吧,我们很快就会把春色带进关内来。
杜牧是在洛阳参加的科举考试,当时他才26岁。及第的进士,还要到吏部参加关试,因此杜牧中进士后立即赴长安准备关试。东都“未花开”,他却潇洒地说“已将春色入关来”,自信的同学,果然是自信的同学。
读杜牧的这首诗,就像看一个春风得意的少年郎打马疾驰,偶一转身,马蹄声声脆,令人心摇神荡;
而看孟郊的这首诗,似乎看到一个中年大叔,骑着马踏步而来,掩饰不住的笑意,满脸的未来可期。
长安和洛阳的大道上,还有多少这样的少年和大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