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袖一甩,清风明月;仰天一笑,快意平生;步履一双,山河自在,我有明珠一颗,照破山河万朵......这些都是禅师的境界,我们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如果可以在生活中多留一些给自己,不要千丝万缕都被别人牵动,在觉性明朗的那一刻,或也能看见般若之花的开放。”
——林清玄
个人对佛家的思想不甚了解,所思所感,不敢妄加揣测,唯以两本“中国哲学史”之中有过些微篇幅的了解,然对于现代人以科学经验与观念重新审视,其中诸多,实难认同,不论是苦行还是顿悟,从彼岸到涅槃,其中的诸多因素,未曾细细考证,不多赘言。
而中国的思想发展历程却多以人为最终和谐的统一,道虽有“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的终极存在与终极解释的“本体论”含义,但也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终极价值解释。佛家的思想的输入也不能免,其深意于常人已难得考究,然其流传的思想在今天所剩下的,在我等生命中仍具有意义的,便如林清玄先生文字中所表述的那般了。
常人如我们不再去讲什么“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亦不会去追求那“涅槃(圆寂)”的所谓最高境界,佛家的思想对于如今的我们生命的指导意义在于它所展现出来的那种如明镜般的心静,以助于我们在这纷扰的尘世保持一颗澄明的心,从对佛、对终极意义的关怀,回归到对人本身的关怀,反映到个人,则是对个人的有限生命的关怀。
然而人之所以为人,个人之所以为个人,诸般所思所想自然是不同的,所谓的普照光也只是在理想的状况下才能照进世界的没一个角落,我们首先承认人是有自私之心的,若不自私,又何以推及爱人,个人眼中的经验世界和观念形成也自有着各自的不同,科学的发展带来的是一幅宏大的科学世界图景,故而身处其中的我们,个人的三观尚且不一致,更何况对于那本就不符合时代潮流的佛家思想呢?今人谈佛,为的自然不是寻求解脱与涅槃,不过是为了一点心安罢了。
然而这般表述,又颇有些悲观的意味了,那是俗人的境界。我们之所求,当更加理智一些。所谓明镜,不论是染上污浊,还是画上美景,都失去了镜子原本的意义,所映出来的世界,都已不是世界的本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