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听歌,也喜欢唱歌。对歌曲最开始的记忆是在三年级。那时候每周都有一节音乐课,跟其他课程不同,音乐课是三个年级一起上的,也就是一到三年级的同学在一个教室里进行上课,然后那时是统一在三年级的教室里上课,一二年级的同学都要搬凳子到三年级教室。所以可以想象的出,教室里会特别拥挤。
上课的是柴老师,一般就是教我们一句一句的唱歌,那时候我们学会了《长江之歌》《少先队之歌》当然还有《国歌》等等。
然后每学期末,音乐考试的方式也很特别,依旧是大家聚在一个教室里,然后按个唱歌,三个班加起来也得三十人左右,所以一般考试也就需要两周才能进行完。
那时考试时唱的歌是自己选的,不论是不是音乐课上教的,都可以唱,然后唱完后,老师根据自己感受给打一个分就算老师结束。我记得有一次考试,我特意准备了下。那时刚是香港回顾没多久,那时有一首歌特别火,《七子之歌》,我在电视上听了好多遍便学会了,也很喜欢唱,所以终于要考试了,我准备把《七子之歌》作为考试的曲目。
我记得当时轮到我唱歌时,我站起来,跟大家说了自己要唱的歌名后便开始唱,那时第一次感受到了舞台的感觉。那次我感觉唱的很好,我很投入。
这也便是自己对唱歌最开始的记忆了,很美好。
后来发现,除了教室里,山里、田野里唱歌更自在。可以大声的唱,也不用管是不是跑调,或者词是不是准确,后来到高中后,在一次音乐课上,我唱了一次后,竟然让大家觉得我唱的挺不错的,我挺意外。
说到这,实际上在音乐天赋方面,我是明显不如我老爹他们父辈那一代的,具体就是在乐器方面不如老爹他们,唱歌方面不如姑妈们。
在村里,老爹,四叔他们拉二胡,吹笛子等都算是高手了,简直就是村里的明间艺术家,二老爹他们的妹妹们,也就是我的姑妈们,他们很喜欢跳舞,歌唱的也特别好,声音好听,节奏感,音准都是业余中的佼佼者。
实际上,小时候我很少听到他们唱歌,直到现在在一个 K 歌软件里听了姑妈们的声音,才发现他们都是那么棒。
但是挺遗憾的是,那时他们的音乐天赋都无法兑现,不过音乐,舞蹈,乐器依旧给他们带来了很多快乐。
突然发现有点偏题了,写着写着写到父辈们了,父辈的音乐故事有很多,要单独写一篇都不一定写完。
关于音乐,真是一种特别好的调节生活的方式。
不同的阶段听不同的歌,往往一段旋律就是一段回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