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要是有人问我最大兴趣爱好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他:喜欢读书。
其实这样的爱好并非自小就有,爸爸妈妈都是一辈子依附在土地上的农民,最高文化程度不过高小毕业(但我从没见过毕业证,因此至今一直很怀疑),爸爸的爸爸妈妈去世较早,妈妈也没有见过他们的模样,家中贫困,没有一丁点藏书,哪怕是一本小人书。自己的大量阅读文学名著是进入大学之后利用业余时间得以在学校图书馆谋得一份兼职后才开始的(不过如果从金庸的《射雕英雄传》开始计算的话,那么起点就应该是高中了)。
学生时代,书籍基本靠借来阅读,所谓“书非借不能读也”,因此那个时候常常记录读书笔记,我给自己的读书笔记取了一个名字:《点滴集》,第一本开始于1985年(月份不明),前前后后记录了十多本,一直记录到参加工作之后,最后一条记录时间为1996年11月20日。内容涵括文学、古典、武侠、侦破、军事、谍战、传记、科技、历史、地理、外语等,这也基本就是我所喜欢阅读的书籍类型(除了外语)。这些《点滴集》逐步形成规模之后,我开始替它们设计封面,每本都不一样。《点滴集》记录的内容每一字每一笔都是自己当年亲笔所写,如今翻看,有的地方或因为沾了水渍模模糊糊,有的地方因为日久字迹越来越淡,可惜自己不是文物修复专业出身,只能望之兴叹。虽然当年记录内容的绝大部分对于今人已是常识,但也不乏具有自我特色的信息,即便在网络发达的现在也不能收录,比如古代爱好书籍文人的别称,百度基本搜索不到,特此付在文章最后共享(如果您百度搜索到了,那也恐怕是因为我的这篇文章的缘故^_^)。
工作之后没有了去校图书馆的机会,去市里图书馆也不现实,于是遇到好书,决定逐步把它们买下来,静心阅读。因为喜欢读书,所以但凡遇有售书的场合,无论是三轮车推着的,路边地摊铺着的,还是超市货架排列着的,几乎都会驻足,往往会有意外收获。港版足本竖排版《金瓶梅》就是多年前从地摊上购得的,价格低廉。前日在菜场门口听到有人喊“两块钱了,两块钱了”,起初没当回事,以为不过叫卖生活日用品之类,无意回头一瞧,地上一摊旧书被人翻得乱七八糟,铺得到处都是,人缝里挤进去,一眼就看到了《塔碑的故事》和《危险的味道—香料的历史》两本书,虽然沾满灰尘,但毫不犹豫把它们抽出来,死死拽在手心,生怕被别人抢了去。回家之后恨不得立刻将它读完,把书中的知识一股脑灌进自己的大脑,好比沙漠里的人得到了一杯清水那样,恨不能可以立刻一饮而尽。这样的情形最为恰当的比喻应该是高尔基的那句“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了。
一本好书可以使浮躁的心逐步平静下来,避开尘世的喧嚣,进入到书的里面去,一本书就是一个精神世界,在这里你可以和世界各地的大师沟通,可以和几百年前甚至上千年前的文人先贤对话,进而洗涤自己,反省自己,提炼自己,升华自己!一本看过的老书,可以带你回到当年那个或懵懂无事的少年时代,或青涩多彩的青年光阴,或微波荡漾的中年岁月,让你品味过去,感悟当下。试想,一位中年女性再度捧起琼瑶作品时,能不回想起她的少女时光和《六个梦》?
喜欢读书,故此利用一切的业余时间读书,吃饭的时候竖一本书在饭碗的后面找个东西支撑住,透过碗中袅袅升起的热气看过去,不一会儿眼镜就模糊了,于是只能摘了眼镜继续阅读,不小心时还会把汤渍溅到书页里。睡前读上5到15分钟是基本的惯例,除非太过疲惫,沾床即睡,不然不读书似乎就难以入眠,彷佛这些书籍成了催眠剂。如厕的时间自然绝对不能错过,也几乎从来没有错过,仔细想来自己的业余知识积累相当一部分来源于这个时段,上世纪某个年代知识分子被称呼为臭老九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当然其他还有很多可以节省出来的时间用于读书,电脑启动速度很慢,每次必有几分钟的等待,这也被挖掘出来进行阅读,如此说来电脑启动不快也不是什么坏事,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其他诸如烧饭做菜,尤其文火闷烧的时候一边留意灶台,一边捧上一本书品读,那么你一定会于不知不觉间从书中品出红烧肉的味道来。自己看到过很多公交司机在等候红灯时候抽出一张报纸悠闲翻阅,设法尝试,但限于驾驶技术,没有成功,只得放弃,仔细想来这又浪费掉多少读书好时光。
喜欢读书,但是却不怎么喜欢欢电子版图书,而是喜欢纸版读物,或许是喜欢它的墨香,或是喜欢翻动书页的声音,或许哪一天科技发达电子版图书更适合普通读者了,也会选择电子版吧,起码它的存储量和轻便是纸版图书不能望其项背的。
喜欢读书,但不怎么喜欢外国文学著作,一则不很习惯翻译过来的欧式语法词句,修饰用定语状语过多,一口气读下来气喘吁吁,哪里还有心情赏析,还有一个理由在于外国人的姓名一下子难以记住,要不就是太长,要不就是姓和名交叉使用,于我而言难以适应,所以错过了很多名著的阅读,越发的孤陋寡闻。
喜欢读书,但却极少涉猎经济类书籍,也就是通常所言的如何赚钱的书籍,比如盖茨的奋斗历程、比如比如某商业大鳄语录,不知道为什么对于这些我有一种本能的拒绝。书店里包括书摊上,也几乎到处可以看到如何短期致富的书籍,而且往往都摆放在最为显眼的位置,吸引广大读者的眼球。追求更加丰富的物质财富理所当然,但是如果只剩下对它的一味追求,那么我们的追求也就失去了意义,或许届时我们的物质确实会非常富有,但是我们的精神内在却会变得一无所有,空空荡荡。相信大家蜂拥而上阅读这些财富大鳄的文章和传记,追求的不仅仅是物质财富,更主要的是学习他们的精神,尤其是他们遇到挫折之际的不屈奋斗意志和获得财富之后对于社会的回馈。
喜欢读书,这个兴趣爱好不需要我们具有特别的技能和设备道具的支撑,也不需要很大的金钱投资,更多的时候10元钱甚至2元钱就能获得可以终生受用的无价知识。
喜欢读书,不是要证明自己的高雅,兴趣爱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喜欢读书,在读书中释放自我,在读书中认识朋友,在读书中汲取知识,在读书中怀揣梦想,在读书中修生养性,在读书中快乐自己。
喜欢读书,通过读书可以越来越发现自己的无知和浅薄,所以需要读更多的书。
喜欢读书,没有理由,喜欢就是最大的理由。
2013年6月10日
关联文章
《第一本小人书》《一枚书签》 《特价书》《心灵的台阶》 《骑车(双日)绕太湖:纠结和决断》《我与书的那些事儿》《喜欢读书》 《读书与反思》 《且说读书》 《被逼读书》
参考知识 摘自《点滴集》1
书淫 南北朝 刘孝标
行橱书 唐朝 虞世南
书城 唐朝 李泌
书簏 唐朝 李善
书库 隋朝 公孙景茂
书袋 宋朝 辛弃疾
书癖 唐朝 窦威
书柜 明朝 丘琼山
书橱 南北朝 陆澄
宋朝 李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