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我喜欢读书。
读书可以使我摆脱寂寞。我想我是一个习惯于孤独的人,并且我很享受这种孤独。每当窗外下起淅淅沥沥的小雨,那便是我最喜欢的天气。拿出一本书,我便可以享受这最美好的时光,去感受大山的巍峨,大海的浩瀚,沙漠的广漠,森林的神秘和人生的坎坷……
从路遥的《人生》中,我体会到命运的残酷,现实的不公。一个有志青年却无法施展抱负,竟要靠出卖自己的爱情来换得前途。有人说高加林也是罪有应得,可谁又能体会他的心情?体会一个被压在社会最底层,想要出人头地的青年的心情?“在甜蜜的梦乡里,每个人都是平等的。然而当太阳升起,生存的竞争重新开始时,人和人之间又是多么的不平等”。穷人是不应该有良心的,良心只能用来被那些酒足饭饱后的酒囊饭袋来炫耀。如果是我,我会和他有同样的选择……
从王朔的《顽主》中,我感受到价值的颠倒,社会的混乱。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市场经济的大潮袭来,人们一时无法适应。主人公于观,马青,杨重便是如此,他们肩负着时代的重任,家人的期许,然而社会没有给他们机会,于是他们变得无聊了,“无聊的下一步就是堕落”。他们在市场经济中艰难打拼,耳闻目睹了现实生活的喧哗与荒诞,感受到了物质欲望对红男绿女的诱惑和异化。尽管他们窥破了芸芸众生的蝇营狗苟,但又自知无力改变这一切,还不得不像大多数为生活所累的市井小人物一样遵守许多可笑的生存规则。“他们的苦闷,压抑,只能通过表面的顺从,以及冷嘲热讽,放浪形骸的生活方式宣泄出来,以此抗拒难以抗拒的现实,以求得到些许自慰,自足,自安”……
从毕淑敏的《预约死亡》,我领悟到时间的易逝,生命的宝贵。每个人都会死,死亡无法抗拒,但我们可以选择安详,从容不迫,有尊严地死去。我们应该在活着的时候为自己设计一个死法,充分地思考,然后欣然面对一步步逼近的死亡。完全没有必要避讳死亡,生老病死本来就是生命不可缺少的元素,不会因为你不说它,它就会远离你。因为“人生就是一个向着死亡的存在,在我们赞美生命的美丽,青春的活力的时候,我们其实就是肯定了死亡的必然和老迈的合理性”……
我们喜欢一本书,喜欢其中的主人公,或许是从他们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和他们有了心灵和情感上的共鸣。有时会为一本书感伤或哭泣,我们一定也是在为自己的思想流泪。我喜欢这种感觉,让我的心灵不再空虚,一次又一次填满了我的寂寞,即使是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也能看到黎明的光亮。
“人的一生是短暂的,如果卑劣的度过,那就太长了”。在一生中,青春才是最宝贵的岁月。人的激情往往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减,逝去的青春就再也回不来了。“真庆幸,我还没有老,即使真的老了又能怎么样,不是有句话叫老当益壮吗?”读书使人体验了各种各样的人生,知道了各种各样的思想,这样的人也就会已经活了好几次了,衰老与死亡又有何惧?精神上的丰硕使我体会到心灵高度上的骄傲。即使一无所有,我也坚信自己拥有宝贵的尊严与人格。
喜欢读书,一直骄傲地喜欢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