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大纲没写,荐书稿没写。
听了书评大纲答疑1小时,
看了微信群消息半小时左右。
掌阅看书看不进去。
发了两篇书籍推荐在朋友圈。
1350工资还没发。
15号延期到现在了。
一个思考:
螺丝,可以成为大拖把,可以作为包装机,可以作为打检机。
一个摘抄:
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就像从一个四海为家的人到给自己建一栋安居的房子,你应该先问问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构建自己的核心价值么?这句话在职业规划中老生常谈了,你有么?——彭小六[知识体系]
两个案例:
厂友们聊天说俩孩子闹别扭,一方把另一方的鼻子出拳打歪了。后来我说了一个上大学时和朋友打篮球也撞了别人鼻子的事情,朋友问我:看我鼻子正不正。厂友们听完哈哈大笑。
我说理发这件事儿。不理,怕长,理了,怕冷,厂友听了哈哈笑,又说话题,女的理光头,说是头发短,为了逼一逼头发,才能长得快。我想的答案是,为了戴假发方便,估计会哈哈笑,但是基于我可能说不好,可能拿捏不住节奏,分寸感,所以忍住没说。此时想起,《好好说话》的三个自问。有用吗?有正面效果吗?还有一个忘了
两个灵感:
我感觉自己被“黄金地图”包裹,足以应对任何挫折坎坷。这个“黄金地图”就是我的“知识体系”,就是我的“人生导航规划册”。
我没有能力,妞妞虽然压着我,跟我吵架,但也因为我一起被别人轻视。今天请芝琴过来吃饭,一顿大呼小叫的叽叽喳喳,妞妞在说话语气上感觉明显被压着。我感觉对妞妞有些愧疚。愧疚与因为我没有挣到钱,让妞妞因为钱的事情,缺失自信,气质,感觉低人一等,习惯性的有些低声下气。这是我不想看到的。
一个困惑:
一堆笔记四海为家,没法安家落户,再看一遍彭小六的知识体系类比,并且类比自己的知识体系如何搭建。
两个感受:
1 我有点自讨没趣,被人嫌弃清高,自以为是。不爱干净,收拾灶台,收拾洗碗池,洗碗,又把我跟别人比,姐夫,晓东,李纲,曹敏。——我愤愤而去,因为我干活,洗碗,收拾灶台,还被妞妞贬低的屁都不是。
2 我有很多爆发点,比如情绪,写作按理说能让我瞬间找到着力点,然后让人知道我的核心竞争力是写作才行吧。但是貌似我还是一摊烂泥。还是屁都不是。
五个惊喜:
1 发了两篇原创文之后,即使没有日更,ciq也提升了1里。0.60提升到0.61了。
2 日更本来打算发布在简书的,发布在ta在了。
3 简书的专题余温还有一些,持续了3天左右了。不过也知道,没文章,慢慢热度就下来了。
4 今天看到一上午第五期的学员手册。差不多3个小时。收获颇丰。但没有输出笔记,就有点遗憾
5 正儿八经开启豆瓣app了,补充了书籍,电影,音乐。再者就是感觉自己一直以为看过很多书,但看过的好少,听二丫老师,还是久久老师提到的,就是豆瓣比较文学范儿,头条都注重实用,升职加薪。我看过的都是后者,所以豆瓣看过的书特别少。
一个观察:
写荐书稿任务先放一放。先写书评大纲。——小钱老师把控节奏,厦久久老师的一句书籍分享,也是跟读书不用看全部,只捡重点,扭转认知的相似。第2课二丫老师提到了日本作家土井英丝的书。不用复制100%,只需留住1%;不用从头看到尾,就没有安全感,这是病,得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