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目前政府正在大力推进企业的管理提升,很多政府大项目也都是通过招投标来选择供应商的,其中很重要的一个要求就是必须要有某某体系证书,所以这些年ISO体系证书也是很多企业争先恐后的来做!
作为一名从事体系相关的业内人士,经常会遇到一些企业主的奇怪要求,有的问是不是ISO管理体系做了之后按照体系管理的要求做,企业就能起死回生?还有问是不是企业在ISO认证昨晚之后就能立竿见影的看到效果?甚至有的企业主都不了解ISO认证是什么就知道招投标需要就直接去找认证公司问能不能全包,包拿证多少钱?加上现在的认证市场到处都是“加急最快7天拿证,包拿证包通过”的宣传让不少企业更加是云里雾里。
但是获得ISO认证证书后,众多企业老板发现推行ISO体系工作并没有给公司的质量管理工作带来东风,反而成为了公司进一步发展的枷锁、负担,不是促动企业往前走,而是束缚了企业发展的脚步,这是为什么呢?如何才能让ISO体系为企业的发展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呢?
1
随着国际市场大门向我国打开,企业只有按国际惯例规范自已的管理,才能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为了达到国际化标准,很多企业引入并采用了国际上通行的ISO体系。
然而在建立、实施和保持管理体系的过程中,部分企业出现了ISO体系文件与日常管理实施不一致的"两层皮"现状。
面对这种现状,小编认为可以从体系建设、体系执行等方面采取预防措施,解决这种"两层皮"管理模式的存在,确保管理体系健康运行,达到规范管理的目的。
2
“两张皮”现象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管理体系文件规定的内容和要求与组织实际运行的方法和操作脱节,写的是一套,实际干的是另一套。
2、传统不规范的管理方式和陋习在体系运行过程中表现相当突出,组织不扎扎实实在管理评审和内部审核、日常监督检查上下功夫,不按体系文件的内容和要求去实施,而是应付审核检查,搞形式主义,走过场,甚至搞假资料。
3、平时不按体系文件规定去做,认证审核或监督检查时临时抱佛脚,突击补文件、补记录。
4、不认真学习有关标准和文件,不了解文件的规定和要求,固执已见,仍然按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和喜好实施管理和操作,标准和文件运行效果很差。
5、一些组织的部门负责人知识层次偏低,对标准和体系文件的理解能力很差,难以适应管理体系运行的规定和要求。
6、管理体系的职责分工不明确或不落实,碰到具体问题时互相推诿或无人负责,失去控制。
7、在体系运行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日常的生产管理或经营管理与体系标准要求结合不好,有的企业在实际工作中人为地将两者隔离开来,我做我的生产管理或经营管理,你搞你的体系运行。
8、对标准的理解不准确或不全面,不能在实际工作中正确和有效地应用。
9、传统的管理习惯根深蒂固,图省事、怕麻烦,不愿做长期的打算,应付了事,没有一种责任感和紧迫感。
10、有些企业取证后,只重视对外的证实功能,忽略其提高和改进自身体系建设能力和运行能力,大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
11、有些企业没有认识到体系运行是企业改善管理系统、促进企业发展的需要,大量工作只是在外部审核员提出整改要求时才实施整改,不能针对企业系统性问题提出改善方案,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3
ISO体系怎么在企业有效运行
第一步:工厂的现状调查。
只有知道工厂目前的现状,才能制定出相对应的计划,如果不能认清工厂的现状,ISO推行是不可能成功的。工厂现状调查时,既要了解工厂各部门的组成情况、工厂人员的总体文化水平、各部门的职责权限及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又要了解各部门负责人的背景及个性特点。
第二步:成立推行小组
不管做任何事情,都不是仅仅靠一两个人就能做成功的,只有有了一个强有力的组织,才能给推行的成功带来保证。推行小组的成员一般是由各部门的主管组成,同时,对推行小组成员的培训也是很重要的事情。
第三步:制定奖罚制度。
不管什么东西,与个人的报酬联系起来,效果才会大,但个人报酬的增减是最容易引起冲突的,所以,先要将奖罚措施制度化,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在日后执行奖罚措施时才不会产生大的矛盾。
第四步:制定推行计划。
有了计划,才能指导今后的行动,保证按部就班的行动而不会忙乱。推行计划的内容一般包括有执行时间、执行人、作业内容、作业目标、应急对策等。
教化期:没有做不成的事情,只有想不到的方法
第五步:文件建立及实施的培训。
只有教会了他人如何去做,他们才能做出来。不仅要教会管理者制定文件,也要教会作业者按文件要求去作业。
第六步:排除阻力。
ISO失败的原凶是人为阻力,只有消除了阻力,才能令ISO运行真正成功,要排除阻力,首先要看清阻力产生的源头,然后针对阻力源选择解决的方法。阻力来源一般是人员不习惯,因要做记录,员工觉得增多了工作量,所以反对,另外还有担心自己的利益被侵犯而反对。
第七步:体系效果检查。
培训是否产生了效果,还要依靠检查后才能证实,同时,也正是因为有检查,才能激励员工切实按照文件去作业。
总之,教化阶段要遵照的原则是:不要操之过急,而要慢火煎鱼,一步一步去诱导。
凝固期:真正令工厂人员养成了习惯,ISO推行才算真正的成功
第八步:持续改善。
获得了ISO证书,并不代表ISO推行已经完结。ISO的核心就是持续改善,也就是说ISO推行没有终点站。不管做任何事情,只要是没有养成习惯,就有可能反弹,也就是说,重新回到以前的作业方式和习惯。
4
近年来,随着企业信息化的不断深入,ERP、SRM、OA等信息化系统被各类企业争相引入,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不少用户却发现,这些系统并不能解决体系管理方面的问题,未能有效地基于PDCA的基本原则实现持续性改善,并且还存在后续维护和变更成本高等问题,无法真正实现信息化与管理的融会贯通。
针对上述情况,为推动管理体系全面信息化,艾思欧IMS系列以ISO9001体系文件为基础框架,结合多年协助企业完成管理体系信息化过程中所了解到的企业真实需求,把体系运行过程和行业经验相结合,使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固化,从而帮助企业形成一套全流程全方位的体系管理解决方案。
艾思欧IMS主要通过四个部分来进行实施:
第一步:体系管理诊断服务,通过管理体系咨询了解企业管理体系成熟度,明确管理需求;
第二步:信息化平台构建服务,通过IT系统构建将体系管理思路落地,形成信息化保障体系;
第三步:体系信息化操作培训,通过管理培训宣导,保障体系管理、咨询与IT的共同认知;
第四步:信息化平台整体交付,通过平台交付增强企业自身快速执行能力,配合管理能力快速扩散需求。
此外,在整个项目实施阶段,艾思欧也会成立自己的体系管理组、技术开发组、UI设计组、需求开发组、需求导入组以及培训推广组来协助用户方,确保整个体系项目落地实施。
从体系管理方面来看:
艾思欧IMS作为业内首个管理体系信息化通用解决方案,可以全面解决企业在体系日常管理中的核心痛点,满足体系升级、融合、审核以及组织架构、流程或企业发展等变化导致的调整,可灵活联动进行处理。
从技术方面来看:
企业无需再配备IT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同时又能得到最新的体系信息化技术应用,全面满足企业对信息管理的需求。
从投资方面来看:
企业只需以相对低廉的“年费”方式进行投资,不用一次性投资到位,无需占用过多的营运资金,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企业资金不足带来的压力。
从维护管理方面来看:
企业采用租用的方式来进行体系管理,不需要专门的IT及运维,极大的减少了企业人力、财力的压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