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常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时并不以为意,不理解积累的重要意义,总觉得写文章就是信手拈来的东西,后知后觉的反应过来是在进入大学之后,读书被网络和电子产品所替代,基本上不参与写作的东西,哪怕参与,更多的也是依靠网络进行摘抄剪切,拼凑出不能称之为文章的东西,叫做将就,应付了事。
现在对这种体会更深一些,工作占据了生活的三分之二,电子产品占据了生活的三分之一,连提笔写字都成为了新鲜的事物,更不用说写作,曾经用来写作的素材早就抛之脑后,剩下的只有那些被别人也烂熟于心,基本上不用经脑子就脱口而出的东西,什么匡衡凿壁偷光、什么苏武牧羊、什么岳飞精忠报国,其他的确实空空如也,其实并不是我们的记忆力怎么样了,而是我们的储备没有了,现在纷纷杂杂的世界里,我们接触更多的是网上的一些鸡汤和所谓人生用的到的哲理、娱乐新闻、八卦报道,以及各种短视频,但是大部分的东西都是一眼而过,真正有价值的又有多少,所以,说起储备还要力推读书--读万卷书,若行万里路。
或许很多人都是这样,对生活有很多感触,对工作有很多感慨,然而每每想写点什么,酝酿良久发现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词语,什么样的措辞才能表达清楚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所以最后通常无疾而终,不了了之,其实不管任何时候,任何的人生阶段,读书对我们来说都是有用的,不同类型的书对我们有不同的提升;读史--漫游悠悠历史长河,从文字中体味朝代更迭变换、感受古色古香的文化生活,提升文化素养和书墨气质,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蕴,出口成章,信手拈来;读诗--唐诗宋词明曲,李杜诗篇,古诗现代,等等,诗情画意款款道来,清风徐徐,酒意阑珊,或是悲壮、或是凄凉,或是悯人、或是悲天,生活百味、人生杂陈,书香萦绕醉人;古人常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觉得书中还有休闲时光和惬意心情,生活千篇一律,没有方向时,可以读书,就像茫茫大海上的一抹灯光,指引前进的方向;工作枯燥无味,迷茫时,可以读书,一杯茶、一本书,放空自己,打理一下自己的心情,重新开始一段新的征程。
时光浅浅,如白驹过隙,更多时候我们不用去纠结读书的意义,单纯的去享受读书的过程,渐渐的,你会发现,读书成为了一种惬意,不是负担,确实一种实实在在的享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