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 03 | 市场均衡点并不表示人们对结果感到满意

| 03 | 市场均衡点并不表示人们对结果感到满意

作者: 佐缪 | 来源:发表于2017-05-26 22:00 被阅读79次

供给与需求:知道每样东西的价格,却不知

其价值,这就是经济学家。

你应该开始了解一下经济学家是如何看这个

世界的:分工导致商品与服务的交换,社会

必须以某种方式协调所有的生产与消费。全

球所有高收入社会,比如美国、加拿大、日

本和西欧国家,主要是通过市场安排来调节

它们的经济,且或多或少受到政府的影响。

让我们更深入地观察各个市场在整体经济里

是如何协调合作的。 我们将从一张循环流向

图开始,根据家庭和厂商这两个群体之间所

经过的三个市场——商品、劳动力与资本——

中的商品、劳务与付款流程,来描绘整体经

济。 商品市场包含家庭购买的所有商品:食

物、衣服、家具、理发服务、计算机、电话

服务等等。在商品市场中,产品从生产厂商

流向家庭;家庭对这些产品的付款则是流回

厂商。用经济学家的术语来说,厂商是产品

的供给者,而家庭是产品的需求者。

在劳动力市场中,劳动力从家庭(也就是工

作者)流向雇用这些人的厂商。举例来说,

塔吉特百货公司(Target Corporation)约有

35万名员工,公司以工资与员工福利的形式

付费,流向工人及其家庭。在这个市场里,

供需的角色与商品市场颠倒:厂商需要劳

工,而家庭供给劳工。

| 03 | 市场均衡点并不表示人们对结果感到满意

在资本市场里,家庭将金钱作为投资,而成

为资本,无论是直接购买股票还是间接把钱

存在银行,这些钱又会投资或借给厂商;家

庭则收到厂商支付的股利与利息。因此,家

庭是资本的供应者,而厂商是需求者(应该

注意的是,厂商也可能供应资金,但它们是

代表业主或股东投资,也就是说,家庭仍是

资本的供给者)。

交换价值与使用价值

循环流向图显示这三个循环如何通过家庭与

厂商运行,以及这三个市场如何成为一个更

大的、整合的宏观经济的一部分。稍后我们

将研究政府和其他国家如何用这三个市场循

环互动,但目前我们先来看家庭与厂商双

方,以及它们彼此牵动的三个市场。

三个市场中的第一个是商品市场,其价格从

何而来?很多非经济学家在谈到价格时,说

价格“太高”或“太低”,其实是把目前的世界

和他们心目中的理想世界相比,所以你会听

到“护士薪资太低”或“汽油价格太高”这样的

话。对经济学家来说,这就像说今天的天气

太冷或太热。它只告诉你这个人的某种偏

好,但没有说明事情为什么会这样。

对非经济学家来说,价格是关于个人价值取

向的价值承载(value-laden)。经济学家试

图避免这类价值判断,我们称之为“钻石与

水的矛盾”(diamond-water paradox)。这

个说法出自经济学家始祖亚当·斯密,他

在《国富论》里区别了“交换价值”(value in

exchange)与“使用价值”(value in use)。

钻石有很高的交换价值,如果你有一颗钻石

要交易,那么你可以换到很多钱;但钻石没

有很高的使用价值,既不能吃,也不能修剪

你的篱笆,当作镇纸也很难用,基本上就是

无聊的奢侈品。相反,水是生活基本必需品

之一,更不用说水的非基本用途,例如蒸汽

动力。水有很高的使用价值,但非常便宜。

在大部分地方,它免费供应。在正常情况

下,它的交换价值相对较低。

显然,交换价值与使用价值不一致。当我们

决定一个东西的价格时,谈的是哪一种价值

呢?当经济学家谈到价格时,指的就是交换

价值。一个商品的交换价值与其稀有性有关

——商品值多少钱,和多少人想要拥有它有

关。钻石价格高,是因为相对于钻石的数

量,很多人想拥有它,因而得付出高价。水

的价格低,是因为相对于可取得的水的数

量,人们不愿为它付太多钱。你可以说某人

快渴死了,愿意拿钻石换水,但这不是常

态。

剧作家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曾把

愤世嫉俗的人定义成“一个知道每样东西的

价格,却不知道其价值的人”。这句话用来

形容经济学家也很贴切——注重每样东西的

价格,却不在乎其内在的使用价值。为了像

经济学家般思考价格,关于商品的使用价

值,你必须排除心中的预设立场。一旦习惯

以后,你就能从容地区别价格和价值。你不

必思考价格是否“正确”,或它是否准确反映

了你的个人价值观。价格是视世界上的供需

互动,即人们愿意且能够取得的状况而定

的。

我在前面用到“供给”与“需求”这两个专有名

词时,其实不是很严谨,但它们实际上有相

当特定的意义。当经济学家谈到商品的需求

时,指的是商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

通常来说,当商品价格上涨时,需求量便有

下滑的倾向。

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这个概念可以很简单地用一张图来呈现。商

品数量为横轴,价格为纵轴。代表需求的曲

线是向下倾斜的,表示价格越低,需求量越

多。

直觉上,这个模型是有意义的,但实际原因

是什么?经济学家提出了两个具体理由。其

一是“替代效应”(substitution effect),当

商品价格越来越高时,人们可能会拿其他商

品取而代之。例如,当橙汁价格上涨时,人

们会用其他饮料或维生素C来取代;汽油价

格上涨时,人们就会少开车,或可能共乘一

部车,或买一部更省油的车。

另一个理由是“收入效应”(income

effect)。当商品价格上涨时,你的收入的

购买力降低,因此你不能像过去一样每样东

西都买,你会买较少的东西或是同样的东西

少买一点。举例来说,如果你每天早上在上

班途中喜欢买一杯特调咖啡,当你最爱的这

种饮料涨到一杯100美元时,你可能就无法

每天都买,因为你的收入对咖啡的购买力降

低了。即使价格只上涨一点,也会迫使你少

买或以其他产品取代。

重要的是,当经济学家用到“需求”与“需求量

”这两个专有名词时,别将这两个名词搞混

了。“需求量”是指在某一特定价格下,人们

想得到该商品的特定数量。例如:2009

年,大约有1.2亿袋咖啡是以每磅1.15美元

的价格售出的。“需求”则是价格与需求量之

间的关系,指的是在任何可能的价格或每种

价格下,人们想要该商品的数量是多少。例

如:当咖啡价格上涨时,咖啡的需求数量将

减少。从这张图来看,需求量是一个点,而

需求是一条曲线。

这里出现一个吊诡的问题:是什么因素造成

了需求波动?答案不是价格,价格会影响的

是需求量,但不会使需求关系本身发生变

动。当经济学家谈到“需求”变动时,并不是

在说一个点向上或向下移动,而是指在同样

的总量下,整条需求曲线向上或向下移动。

我们谈的是在纵轴的每种特定价格下,所对

应的需求量变大或变小。什么因素可以造成

这样的变动?

·假如社会整体的收入上升,会怎样?如果每

个人都更有钱,那么市场上的大部分商品在

每种价格下的需求量都会更多。

·假如社会人口激增,会怎样?如果有更多

的人需要该商品,则在每种价格下的需求量

都会变多。 ·口味与潮流有什么影响?某些

商品畅销与否,是由社会决定的,例如人们

消费更多鸡肉、鱼肉,就会少吃牛肉。在这

个例子中,在任一特定价格下,鸡肉和鱼肉

的需求量上升,牛肉的需求量下降。也就是

说,鸡肉和鱼肉的需求上升,牛肉的需求下

降。

·替代品的价格变动又会有什么影响?在先前

的情境中,如果大多数人认为鸡肉是牛肉的

最佳替代品,那么当鸡肉价格上涨时,人们

的反应会是少买鸡肉、多买牛肉。反之,如

果鸡肉跌价,人们就会买更多鸡肉,以致牛

肉的需求下降。

现在来讨论供给。供给是指商品的供给量与

价格之间的关系。当商品价格上涨时,供给

量也容易上升,这是因为当价格上涨时,厂

商会变得更愿意供给商品。因此,需求曲线

向下倾斜,而供给曲线向上倾斜。

| 03 | 市场均衡点并不表示人们对结果感到满意

也许这里头包含了某些直觉,但经济学家试

图详述厂商背后的具体理由:首先,当价格

上涨时,厂商就会想生产更多商品,以赚取

更多利润;再来,若价格上涨幅度够大,就

会有新厂商决定生产并加入这个市场。

美妙的均衡点

就如“需求”与“需求量”经常被搞混一样,人

们对“供给”与“供给量”也有类似困惑。供给

量是指在某个特定价格下所生产的特定数

量,供给是指在每种价格下生产多少数量。

供给量是一个点,而供给是一条曲线。 这里

又有一个奇怪的问题,这次是从供给的角度

提出的:什么因素会影响供给?答案和上次

一样,不是价格。

价格会使供给量改变,但它不会使整条供给

曲线发生移动。供给增加时,整个供给关系

必须移动,以便在每种特定价格下,供应更

多的数量。反之,供给减少时,在每种特定

价格下,必须供应更少的数量。

能使得供给如此移动的因素,有哪些例子?

·假如技术改变,会怎样?更便宜的生产方

式,可能意味着在每种特定价格下,可以供

给更多数量的产品。

·假如生产受到天气影响,会怎样?这个因

素对农业尤其重要。较佳的天气意味着较高

的收获量,这表示在每种特定价格下,商品

供给量较多;较差的天气意味着较低的收获

量,这表示在每种特定价格下,商品供给量

较少。

·要素价格(input price,或称投入价格)改

变,会有什么影响?要素价格是制造商品所

投入的成本。如果厂商使用很多油或很多钢

来制造产品,当油或钢的价格上涨时,那么

在每种特定价格下,商品供给量将会下降。

现在,我们准备探讨供给与需求如何互动。

让我们思考一个基本商品,例如比萨,首先

考虑的是低价的情况。在低价时,供给量相

对少,因为没有人想生产该商品,但需求量

可能是相当高的,因为很多人想以这个低价

买很多比萨。当比萨价格上涨一些时,餐厅

就会生产更多,供给量会增加;但一旦价格

上涨,使得人们较不愿购买,需求量就会下

降。当供给量上升且需求量下降时,在某个

点上,比萨的需求量会等于供给量,这个点

就称为“均衡点”。

均衡点在实务上是什么意思?如果商品的价

格高于均衡点,那么该商品的供给量将超出

需求量,东西将开始滞销;为了清除库存,

卖家必须开始降价,直到人们愿意购买。于

是,价格开始朝这个均衡点下跌,使供给量

与需求量相等。均衡点这个位置有其特定的

经济意义:价格与数量是有效率的,没有造

成浪费。就如同一部有效率的机器,没有多

余的动作或额外的零件,一个有效率的市场

也没有多余的产品或未被满足的需求。

如果商品价格落在均衡点下方,那么需求量

将超出供给量。此时,人们往往排队抢购该

商品。供给者发现此现象,便会开始提高价

格,结果导致需求量下降,供给量开始上

升,直到这两种数量再次相等,且价格达到

均衡点。

均衡点是市场经济的倾向,但这不是说市场

总是处于均衡状态。市场达到均衡状态需要

多长时间?市场通常多靠近均衡点?市场价

格何时或是否会冲过均衡点而需要拉回?这

些都是存在已久的争论。在21世纪最初10

年中期,市场钟摆开始摆到另一端之前,美

国房价明显转向,有好几年时间都在均衡点

上方。但长期来看,市场通常会走向均衡。

需求或供给的任何改变(记住,是整条曲线

的改变),都将使均衡点发生位移。以牛肉

市场为例,如果消费者的收入上升,那么牛

肉的需求也会上升,结果就变成市场上新的

均衡点会落在较高的价格和销售量上。现在

想象相反的情况,假如牛暴发疫情,导致牛

肉供给下降,结果均衡点就会落在较低的销

售量与较高的价格上。很多经济学入门课程

都会探讨上述需求与供给发生位移的结果。

商品与案例或许不同,但基本模式是一样

的:考虑需求,考虑供给;从均衡点出发,

思考需求或供给位移时会发生什么,思考新

的均衡点会出现什么样的新价格与数量。供

给与需求是一个架构,用来讨论市场如何决

定价格和数量,以及这些市场价格与数量为

什么会改变。了解了这一点,你就有经济学

的基础了。

在现实世界里,均衡点意味着只有这个需求

量与供给量是平衡的,但并不表示人们对这

个结果感到满意。买家总是会说:“我觉得

我买贵了。”而卖家总会说:“居然卖得这么

便宜。”有时,买家或卖家会向政府游说,

改变某个商品的价格,即使该商品的市场处

于或靠近均衡点。在下一章,我们将谈到这

么做会产生的后果。

对于供需模型,常听到这样的抱怨:“人们

才不会这么思考!”在某种程度上,这是真

的,大部分人不会使用这些专有名词,或是

在脑海里画曲线图。但只要买家以最低的可

能价格寻找他们偏好的东西,把他们的欲

望、财务状况以及可能的替代品纳入考虑范

围,然后只要厂商调整生产以响应价格的变

化,供需模型就会很合理地运作。

在深度的哲学意义上,供给与需求的真相也

许不总是可爱的、在道德上吸引人的或令人

向往的,但它是一个有用的工具、一种有力

且准确的方式,以帮助我们描述和理解价格

为什么处在那个水平,以及价格可能上升或

下降的理由。供需模型可以用来描述世界各

地、历史上各个不同时代以及从铅笔到比萨

的各式各样商品的市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 03 | 市场均衡点并不表示人们对结果感到满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rxff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