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工导致商品与服务的交换,社会必须以某种方式协调所有的生产与消费。通过市场安排来调节整个经济流程。
![](https://img.haomeiwen.com/i7006986/35c381b2277538a7.jpg)
家庭和厂商这两个群体之间所经过的三个市场:
⑴、商品和服务市场:厂商是产品的供给者,而家庭是产品的需求者。金钱以消费形式从家庭流向厂商。
⑵、劳动力市场:厂商需要劳工,而家庭提供劳工。金钱以工资和福利形式从厂商流向家庭。
⑶、资本市场:家庭将金钱作为投资而形成资本,购买股票或者存在银行,这些钱又会投资或贷款给厂商。家庭是资本的供给者,而厂商是需求者,并且以股利或利息的形式付钱给家庭。
家庭和厂商双方,彼此牵动这三个市场。这里需要引入一对概念:“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着重介绍了这一对概念,钻石有很高的交换价值,但使用价值不高;水有很高的使用价值,但交换价值可以忽略不计。当经济学家谈到价格时,指的就是交换价值。一个商品的交换价值与其稀缺性有关,商品值多少钱,和多少人想要拥有它有关。
商品的使用价值必须排除心中的预设立场去考虑,不必思考价值是否正确,或者它是否准确反映了个人价值观,价格是看世界上的供需互动,就是人们愿意且能够取得的状况而定的。对非经济学家来说,价格是关于个人价值取向的价值承载;对经济学家来说,价格只告诉你这个人的某种偏好,但没有说明事情为什么会这样。
当价格产生变动,会导致需求的变化。从而带来两个效应:
替代效应:当商品价格越来越高时,人们可能会拿其他商品取而代之。
收入效应:当商品价格上涨时,人们的收入的购买力降低,因此人们不能像过去一样每样东西都买,而会买较少的东西或者是同样的东西少买一点。
经济学会利用四个变量来反应经济情况:
需求量:指在某一特定价格下,人们想得到该商品的特定数量。
需求:是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指的是在任何可能的价格或每种价格下,人们想要该商品的数量是多少。
供给量:是指在某个特定价格下所生产的特定的数量。
供给:是指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当价格上涨时,厂商会更愿意多生产这种商品。
![](https://img.haomeiwen.com/i7006986/58c1137ecb77c323.jpg)
需求量和供给量是一个个的点,而需求和供给是连接这些点的曲线。需求量与供给量重合的点就是“均衡点”,这个点说明价格与数量是有着高效率的,没有造成浪费。均衡点是市场经济的倾向,但不是说市场总是处于均衡状态。需求或供给的任何改变都会使均衡点发生位移。
全世界的经济模式都是一样的:考虑需求,考虑供给。从均衡点出发,思考需求或供给位移时会发生什么,思考新的均衡点会出现什么样的新价格与数量。供给与需求是一个架构,用来讨论市场如何决定价格和数量,以及这些市场价格与数量为什么会改变。
但只要买家以最低的可能价格寻找他们偏好的东西,把他们的欲望、财务状况以及可能的替代品纳入考虑范围,然后只要厂商调整生产以响应价格的变化,供需模型就会很合理地运作。供给模型可以用来描述世界各地、历史上各个不同时代以及从铅笔到汽车的各式各样商品的市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