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人之初,性本善?

人之初,性本善?

作者: 丁金波波种快乐 | 来源:发表于2020-08-05 05:45 被阅读0次

在课程中,李老师提到了人性观,之前对这个问题关注的比较少,于是上网学习了一下。

我国最先主张“性善论”的是战国中期人孟子,他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和发展人,也是他创造了儒家哲学的唯心主义理论体系。他认为人生来就具有天赋的“善端”,具有一种先验的道德观念的萌芽,这是人异于禽兽、高于禽兽的本质的特征。

我国最先主张“性恶论”的是战国中期人荀子(荀况),他认为,人生来性就是恶的,后天教育可以由恶变善。他认为由于人人都有欲望追求,这是性中自有,这种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就决定了人的性恶。

我国最先主张“无善无恶论”的是战国中期人告子(告不害)。他说:“性无善与无不善也……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我国最先主张“有善有恶论”的是战国初期人世硕,他主张人生来就具有“善”和“恶”这两种不同的自然属性,这两种属性是先天具有的,与生俱来的。他认为人生来就有善与恶的不同本性,而要保持和发扬这种先天的本性,则在于养。

学习了我们的古代先哲对于人性的4个观点,我对他们充满了深深的敬仰之情,更加加深了我“这么多年来,我们的科学是在发展,而哲学一直没有超过我们的先哲”的体会。

那么,我自己的人性观是什么样子呢?

我想,这有个判断的标准,就是问一下自己:与一个陌生人第一次相遇的时候,我是事先把他假设为是好人呢?还是坏人呢?

虽然,我在理性层面认同“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但我在与人交往的时候,一个大前提还是首先假设别人是好的善的。

我想,这与我从小的生长环境有直接的关系。

我小时候在农村长大,父亲从部队复员后在城市里工作,母亲带着我们兄妹三人一起生活。

父亲只有周末的时候才能回家,母亲当时是村里的民办教师,她又要教学,又要种地,还要照顾我们三个孩子,实在是非常的辛苦和劳累。

当时,我们也得到了周围亲戚邻居无私的帮助,很多重的体力活儿都会有人来帮忙。

尤其是与我们家一墙之隔的邻居,论辈分是我的爷爷奶奶辈儿的,我喊他们四爷爷四奶奶,只要做了水饺之类的好吃的,总会隔着墙喊一声递过一碗来。

所以,在我儿时的记忆里,周围的人都是非常友善的。

随着阅历的增长,我也明白了人性里自然有恶的一面,所以,我认为人性有善也有恶,但总体上是向善的,更重要的是如何教育引导。

因此,我也时常提醒自己,要“与人为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之初,性本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rygr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