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父母反映孩子叛逆的行为简直让人太头疼!
要么是冷处理:你说什么我都装听不见,实在不行就甩门离开;
要么迎难而上各种顶嘴,你说一句,他有十句在那里等着!
要么撒泼打滚,不管你怎么做,他就一个字:哭!
还有的孩子是你说东,我偏要向西,非要对着干不行。
很难理解父母的难处,相信每位父母都希望而且期待与孩子和谐快乐地相处,度过成长的每一天。
但实际上很多时候孩子的行为表现,尤其是叛逆行为方面,离不开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比如以下5种类型的父母日常养育方式就很容易造成孩子的叛逆。
类型1:严厉型
常见的虎妈虎爸型的,对孩子管教比较多,吃多少、穿什么衣服都要有父母说了算。学习上不仅安排的任务多,而且要求比较高,额外还有兴趣班。跟孩子的沟通方式也是简单粗暴型的:“爸爸妈妈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好,你只要听话照做就行。”
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会想:爸爸妈妈不认可我,不管我怎么做都达不到他们的要求,我怎么做都没用,他们爱我的好成绩胜过爱我。
所以孩子要么示弱、逃避、不自信,要么会顶嘴、撂挑子。
所以对父母的建议是要多鼓励孩子的日常表现,降低对孩子的期待,减少要求带来的压力,让孩子像个孩子一样,他能体验到快乐和父母的爱,自然也会做的越来越好。
类型2:娇纵型
娇纵的父母对孩子“言听计从”,基本上孩子的要求都会尽力去满足,生怕孩子遇到一点困难和挫折。也没有太多机会让孩子自己动手做事情和尝试失败。
长此以往孩子会认为:父母就是为我服务的,我在家里是老大,你们都要听我的,并且我下次还要更多更多,得不到我就哭,只要一哭,爸爸妈妈立马应允。
这样的孩子很高情商,会察言观色,但玻璃心太脆弱,经不起挫折和失败的考验。孩子还是有必要经历一些风风雨雨,让他们体验失望,毕竟他人和社会不会为他的娇纵任性买单。
所以建议父母在一些原则的事情上坚定立场,学会和孩子提前约定和设置事情的规则与边界,让孩子知道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是绝对不可以的,慢慢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和独立自信。
类型3:虚荣型
这是一个比较的环境,谁都不想比他人弱一点,也就是我要看起来还很不错,包括孩子也是特别优秀的,父母自身比不过,那就拿孩子比,总想成为他人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
比如除了炫耀“投资”了孩子多少多少,还喜欢夸大孩子的优点,习惯性地让孩子在他人面前变现才艺。
孩子可能会喜欢这种方式,但也许会比较反感,因为没有孩子想成为父母操纵的马戏团的猴子或者任其做事的傀儡,尤其是孩子自我意识萌芽与强化的成长阶段,他们会说:“烦死了。”
孩子与我们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想法,他们的存在与成长并非是为了满足父母的虚荣心,很多时候想想我们是否尊重地征求孩子的意见和想法?是否处于和孩子平等的地位去交流?
类型4:无能型
这类父母经常对孩子的问题和要求感到无能为力,也不知道到哪里可以找到帮助,常常在孩子面前闪烁其词。
孩子会想:爸爸妈妈怎么这样,什么都不懂,我想做点什么都达不到,太笨了!
想想看孩子问了3个十万个为什么都被回应“不知道”是什么心情?当他满怀期待的找你玩批图游戏但你觉得索然无味或者对他讲的字谜、游戏都不懂,孩子自然与你的连接关系也会减弱。
对待孩子的成长,父母做的就是持续陪跑的工作,这个过程中父母也要去学习、成长,了解孩子的心理和身体以及他们所处社会环境的特点,多和孩子建立共同语言。就算真的不知道,坦诚告诉孩子,并和孩子一起去找解决方案或者询问他人,也是一种和孩子共同成长的表现。
类型5:手机型
明显的“机不离身”!
相信很多父母被孩子说过:“凭什么你能刷微信,我就不能玩游戏?”
“爸爸妈妈,别玩手机了,陪我下棋吧?”
“你们总是玩手机,都不看我!”
“爸爸妈妈玩手机,那我就看电视,不行还有iPad。”
以上是多少孩子的心声,甚至有父母一边指导孩子做作业,一边还打着“王者”游戏。
这给孩子留下的印象要么是不公平,要么就是我也可以像爸爸妈妈这样做。
想想看,我们能陪伴孩子成长的时间有多少?孩子愿意让父母待在自己身边的时间有多少?也不过就那么三五年的时间,而每一天高质量的陪伴也不过三五十分钟,这已经算是多的了,你还愿意让手机侵占一部分吗?
生活中除了电子产品,还可以有书和运动,多和孩子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孩子自然也就不再有叛逆的心理。
综上,不管我们属于哪一种类型的父母,都要知道每位父母都非常不容易,不可否认的是都为孩子付出了很多。没有完美的孩子,我们也不是完美的父母,但在孩子的身上,一定有你过去的影子。
叛逆只是一种行为表现,只要父母和孩子之间有强固的情感连接,理解孩子的叛逆心理、冷静、尊重孩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成长。期待父母都能把握好这个机会,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