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DISC学习已经过了21天(以上)了。回顾当时的目标,只能说,路漫漫其修远兮。
目标
【目标一】6小时课程输出无障碍
行动一:整理基础课笔记并输出(约6小时);
行动二:按照课程框架准备授课内容(用时未知);
行动三:在小范围内进行多次(大于等于三)课程演练和反思(用时未知)。
【目标二】有实力让团队或个人咨询选择我
行动一:解读50篇以上的报告,并与专业解读进行对比和反思;
行动二:对熟悉的人进行测评报告解读,渐渐地过渡到陌生的人;
行动三:积累一定数量擅长领域的解读经验,积累口碑。
【目标三】文字输出无障碍
行动一:每日500字输出。为什么不是1000字?因为前两个目标加之日程生活压力会略大,三个目标不是一蹴而就的,慢慢来会比较快。
行动二:每周整理本周文字输出并进行反思和修改。为什么不规定字数?因为清楚知道个人情况,目前十篇文章中出一篇精品已经很感恩了。
行动三:将自己认为十分满意的文章发到小组群,以期获得群员的修改建议。
结果
回顾21天(以上)来,我做了些什么:
报告解读
1.帮3位朋友生成了加强版报告,然后照着报告内容读了一遍,加上自己的一点想法。
2.完成报告解读作业2次,第二次作业得到结合图表分析的建议。
3.加入报告解读群,目前完成1次作业。
完成进度(6/50)
课程输出
完成线上翻转课程《DISC+咖啡厅经营》。
文字输出
在微课作业中应用DISC,得到了老师好评。
差距
目标未完成,原因是目标未符合SMART原则中的时间限制和可实现性:
什么时候开始线下授课?没说清楚。
怎样做才能获得线下授课的机会?没说清楚。
什么时候读完50篇报告?没说清楚。
怎样做才能获得50篇报告?没说清楚。
这些都是今后设立目标值得注意的地方。
而这些问题在这21天中没得到改进,也体现出我思考上的漏洞。
另外,文字输出仍未形成习惯,主要原因是没有仪式感和有效的触发器。
经验
1.调动C特质,制定目标后检查是否符合SMART原则。
2.这21天反映出生活中的诸多问题,比方说日程安排上的漏洞。
3.制定日程表,每天固定时间段做固定的任务。当日任务写便签贴在屏幕上,提醒自己文字输出。
4.实践中出现不合理的地方及时修改,而不是逃避。
5.精力管理需要跟进,包括四方面:情绪、体力、精神和思想。
6.常用DISC。有用是因为它有用,没用是因为它没用。
7.这周每天写一张清单,以养成写清单的习惯,完成一件事在任务后打钩。
8.尽可能多的与人接触,尽可能多的运用DISC。
9.试错之后,是快速迭代。这意味着思考完毕马上行动,而不是写完思考完就是做完了。
10.目标没完成,没有借口,思考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
11.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只是被思维限制住了。
12.如何突破思维限制,可以尝试先做了再思考,边行动边思考。
13.其实我心里知道问题的答案,然而我们一直没有在意这个答案。
14.不仅要处理问题,还要找到解决方案。
15.用输出倒逼输入,不要担心写出来后会发生什么。放下骄傲与恐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