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阅读了《曾国藩家书》关于“大器晚成,不必忧虑”的章节,被曾国藩的孝心、大义与细心所感动。
01
曾国藩9月12日接到祖父母的家书后,17号就提笔写了复函,家中来信说的都是一些乡间田地房屋、婚姻嫁娶的事,曾国藩作为当时的官员,自己政务缠身,但他依然很有耐性地及时给家人回信,并且在信中提到,每次接到家书,总感觉信写得不详细,希望以后务必写得更详细明白,尤其是家中各族亲戚家的事,让自己了解家中近况,即使自己身在外地也能感觉到像在家乡一样。
细想曾国藩所处的年代,信息滞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很多时候都是通过书信,那时候的交通工具,最快的无非也就是骑马吧?
反思我们现在的社会,信息、交通极其发达,随手拿起手机就能拨通父母家人的电话,跟家人对话或者视频聊天;高速、高铁、航空等交通渠道,更是让千里之外的我们可以快速地回到家乡。
可是,为什么相比于古代,我们与父母家人的关系却越发冷淡与疏离?
其实,阻隔我们的不是信息、交通,而是越来越冷漠的人心。
你还记得上一次给父母打电话是什么时候吗?都谈了什么,聊了多久?你有多久没有好好陪父母散散步、聊聊天、一起出行了?是不是总觉得自己工作很忙,没有时间打电话回家?是不是总觉得父母跟你聊些家长里短特别烦人,说不到几句话就想挂断电话?
你再忙,有曾国藩忙吗?想想曾国藩在长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坚持给家人写了近1500封家书。于我,我是心感惭愧的。
02
会不会有人奇怪,曾国藩在家书里都跟祖父母们聊了什么?通常,你又会跟自己的爷爷奶奶聊什么呢?
在家书里,曾国藩了解到祖母近日感了风寒,没有服药就康复了,他觉得很欣慰,于是提醒祖母感冒服药的注意事项。想起家里有高丽参可以补气,他提醒祖母身上有寒热时不要贸然服用,日后身体康复后,再把高丽参和在丸药里服用。考虑到家里这味药材可能不多了,他提醒祖父母药不够了就写信给他,他会找人顺便带回家。
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遇上父母亲戚生病的情况,但是我们是怎么处理的呢?
很多人父母生病了,可能第一反应是责备,责备父母怎么没有照顾好自己;接着就是催父母去医院看医生、按时吃药、多喝热水之类的,很少有人会知道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的区别,也不会提醒父母服药的禁忌和注意事项,更不知道家中有哪些常备药可以派上用场。
为什么曾国藩会知道这些,他是医生吗?明显他不是,但是他因为关心家人,他能够留意到这些,看得出他研究过相关的药理,有一定的了解。其实,这些我们也能办到,多关心父母身体状况,自学一些常见疾病的病理与用药事项,只要足够用心,我们甚至可以做得更好。
在信中,曾国藩还提到了叔父一家,说起四弟、六弟考试失败,他劝慰大家不要费心焦虑,无非是大器晚成。叔父为了婶母的病整日忧心,六弟头胎将得一男孩,他让叔父放宽心,以后含饴弄孙、子孙满堂是件高兴的事,不要整日愁眉不展的。
我们现在的人,自己的家人关心的都严重不够,至于叔叔伯伯、堂兄堂姐妹们家的事就更不用说了,八成除了大事和八卦,估计全然不知吧?
03
除了家务琐事外,你会主动跟父母聊起工作吗?
现在的子女们,能跟父母聊工作的并不多,自己在公司、单位都负责什么项目,平时的工作要做什么,工作的形式走向,未来的发展趋势,估计很多人都没有跟父母聊过。
可能大部分人会觉得,跟他们聊这些干啥,说了他们也不懂。很多人可能只会告诉爸妈,我在哪个公司上班,什么时段在上班,每月领多少工资,还有一些工作牢骚,仅此而已。
然而曾国藩不同,他在家书里,除了谈到家务,对家人表示关怀与劝导外,他会跟祖父母谈到国事、政务,比如提到江南一带目前的局势,事态发展的动向,政府实施的一些行为举措,这些政策的作用与目的,以及目前自己带兵训练看到朝廷军队的状况,内心的担忧,他把自己随想到的,真实自然地在书信中娓娓道来,每封书信都饱含真情,毫无敷衍。
闭上眼,你能够想象得到曾国藩在提笔写家书的画面吗?
静下心,你能够体会他一笔一划写下这些字句时的心理活动状态吗?
这个时代,给了我们很多以前没有的资源,可是,我们却没有合理的利用好它,你也许拿起手机不是上班工作需要,就是下班打游戏、刷微博、发朋友圈;你也许买了机票、火车票,目的地却不是家,同行的人也未曾是父母。
回想着曾国藩家书里情真意切的一字一句,突然,心头涌上一阵酸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