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7233551/f6866c7af87e4987.jpg)
我出生在江苏海门,素有“江海门户”之称。小时候没有见过海,但却对海有一种莫名的向往,可能是因为老家地名的原因吧!
孩童时候,大人们把南边的长江称之为“南海”,可能是他们也没有几个人见过海,也或是约定俗称。
![](https://img.haomeiwen.com/i17233551/fc2416ccb36f9263.jpg)
四年级那年,我自己一个人骑车去了“南海”边。到了那里,看到浑浊发黄的水,并不是书上说的那样湛蓝,而且一眼就能望到对岸的崇明岛,大海可不是这样的一眼就能望到对岸的。回家以后,问了有知识的大人,才知道那是长江,不是大海。
五年级,了解到大海在长江的尽头,离家有一百多里,这勾起了我看海的念头。于是选择在一个暑假的清晨,一个人骑车去往启东寅阳的海边。一百多里,三个多小时,很快也就到了。到了海边,发现水依然是泛黄的,为了验证我的判断,特地下到水边,用手指沾了点水尝了一下,咸的,确认是海水。还是没有明白,为什么咸的海水还是发黄的。印象最深的是,海边码头卖的又大又肥的活梭子蟹,要两块钱一斤,我手上的零花钱还不够买半只的。
到了初一,有同学得知我一个人去过海边,还专门邀我陪他,又一次骑游了启东寅阳的海边。
初中毕业后,去了几次上海。虽然叫上海,但依然没有见过真正的大海。
高考填志愿,各种学校和专业不匹配,但看到大连水产学院和海水养殖专业,一下子选中了她,而且也如愿以偿地考取了这所学校。
![](https://img.haomeiwen.com/i17233551/968e446d7a3b18f9.jpg)
接下来,就是与大海更加紧密相连了。
第一次出远门去大学报到,坐上了上海开往大连的海轮,在海上航行78个小时,才抵达学校。第一次坐海轮,第一次看海上日出。那次还正是中秋节,于是一个人在甲板上赏了中秋的月。海轮航行了20多小时之后,才看到蔚蓝的海水,那是我向往中真正的大海。后来知道,江苏段的海岸大多是滩涂海岸和江水入海的缘故,所以呈现泥黄色。
到了大连,见到的海水都是以蓝色为主,偶有大潮,浪大冲刷海岸也会出现泛黄。四年中,学校靠在海边,学的是海水专业,几乎天天与海洋打交道。学校的宿舍望出去就是海面,我们学校是国内高校中离海最近的学校。爬过围墙,五分钟就可以抵达海边,赶海可以捞点贻贝,捉点螃蟹,回宿舍就可以煮上一锅。第一年夏天,第一次下到海里游了海泳。再往后的夏季,没有课的下午,打完球就去海边游个泳,游玩晒个日光浴,好不惬意。
![](https://img.haomeiwen.com/i17233551/e6759665c5d4516d.jpg)
工作之后,几年转辗,还是来到离海最近的上海,当然离开老家海门也近。
虽然后来没有以我的海水养殖专业为生,但四年的专业还是有一定功底。每每来到海鲜餐馆,或者海洋馆,还是可以炫耀一下曾经所学的专业。
![](https://img.haomeiwen.com/i17233551/cbfdc1c8e0b581b1.jpg)
每次到海边,只要水温允许,总要下去游一下,以示我对大海的敬畏。如有靠海的步道或者马拉松,总是要找机会去跑一下。
每次来到海边,看到一望无际的海平面,总有一种胸怀宽广,海纳百川的豪情。
出生在海门,学的是海洋,工作在上海,让我对海有了特别的感情!
2023年5月28日
周杰于上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