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黄家驹20岁出头创作的两首前卫摇滚作品,大厦和脑部侵袭

黄家驹20岁出头创作的两首前卫摇滚作品,大厦和脑部侵袭

作者: 8804fa6fcf25 | 来源:发表于2018-08-19 10:13 被阅读16次

    偶尔会有人这样留言:Beyond三子时期更摇滚更华丽,比黄家驹时代的歌好太多了……

    成蹊不想干涉你说话的自由,但是请你把家驹的作品悉数听完再发表观点,在那之前不要妄下结论,否则很容易因为粗暴对比而暴露你的低品位和听歌量。

    还有网上那些抹黑家驹的言论:一点也不摇滚,纯粹就是流行歌手和偶像派,靠着那几首流行度高的歌红起来的……

    第一,家驹的摇滚,不是你这样肤浅的人能听懂的。第二,假如Beyond不向流行转型,乐队吃饭都会成问题,而且就算家驹那些偏流行的作品也依然有着深刻内涵。第三,黄家驹在音乐方面的才华,你不可能欣赏到全部,因为,你听不懂。

    今天想聊一下Beyond初期的两首前卫摇滚作品,「脑部侵袭」和「大厦」。关于两首歌的背景之前都已经详细分享过,本篇不再赘述。

    两首歌不仅在演奏技巧方面极为出色,意识和题材也相当前卫,要知道这可是上世纪80年代的作品,拿到今天来都能让人大吃一惊。几个年轻人在探索和实验着自己喜欢的音乐,这种沉浸碰撞的感觉超级美好。

    脑部侵袭

    「Brain Attack」是1983年Beyond参加吉他大赛的纯音乐曲目,时长较之普通歌曲略长,结构严谨衔接流畅,金属质感十足,Riff段澎湃过瘾,各类乐器的音色从耳朵砸进脑袋,穿透力和律动感非常强。如果你车上的音响效果足够好,可以偷偷尝试一下,开大音量后整个声场震撼到无以复加。

    脑部侵袭的背景颇有深意。一个精神上出了问题的人,整天深陷在妄想和纠结中,不能与社会共处,随时处于脱节和崩溃的边缘。家驹的创作灵感便是由此而来,全曲都在营造左右两种想法不断激烈对冲,很像是左右脑的互搏。

    Beyond乐队的编曲能力向来不俗,无论在哪个时期,他们的编曲都是自成一派的,既不会盲目模仿西方摇滚乐,又不会陷入框定的套路,处处都散发着灵性。

    撕扯感极重的riff全程高能,而且随着情绪递进多次变奏。鼓点和镲片能迅速引起听者的关注,存在感极强。电吉他一再尖锐地发问和咆哮,solo段落的旋律哀怨戳心。鼓点和贝斯又沉又猛,让人从头到尾被一种纠结无助的情绪笼罩。快慢结合的设计很出彩,每一次激烈较量后都会陷入短暂的平静,继而冲破临界点后再把冲突进行螺旋状升级。迷幻诡异的氛围,就像是在没有光亮的黑夜里冥思苦想,试图思考出一个答案,可偏偏就是百思不得其解。脑中始终有两个声音在对峙,两种想法轮流占据上风,不分胜负。激烈的思想斗争一再啃噬着本体,最终人彻底陷入混沌的境地,累了,放弃了,绝望了。听完你会发现,你在别人的脑里待了7分钟,甚至都能看清那人的脑纹理和想法。

    大厦

    「Building」,又一首黄家驹年轻时的代表作,作曲黄家驹,填词陈时安,编曲黄家驹邓炜谦陈时安叶世荣。

    大厦既能听到黄家驹的才情,又能体会到一群年轻人在不断磨合中寻找共鸣的愉悦。那一时期,正是Beyond成员阵容不断变化的时候。

    大厦带给人强烈冲击感画面,画笔的是凌厉的编曲和出众的乐器音色。它带着硬摇滚的风骨,很有振聋发聩的效果,家驹的唱也在愤怒沙哑里带着戏谑,作品主旨非常鲜明:我们看到的不是我们想要的!

    一束强光似雨滴般从天空射来,照的人睁不开眼睛,在揉眼的瞬间发现,自己的周围被各类透明大厦包围了,阳光照在这些林立的玻璃盒子上折射出更多强光,让人心生厌烦。这还是我曾经的家园么?为什么感到如此陌生?几个人在香港的街头兜来转去,想探究城市发展与自然的关系,想弄清楚原来的生机和活力去了哪里。

    大厦在呼吁人们警惕工业化给文明带来的冲击,音色意境里隐隐透着一股工业风味道,节奏感强烈,乐器生猛霸道,特别适合尖锐问题的表达和讨论。

    黄家驹创作的作品从不落俗,Beyond的编曲、配合和演奏功力也足够惊喜。他们不是为了纯粹的商业利益才玩音乐,而更喜欢让作品带着思考进入歌迷的耳朵。

    音乐不是只为好听和悦耳存在的,它具有更多价值,很明显,家驹是这些价值的发现者和缔造者。

    对音乐欣赏来说,永无止境,一旦热衷对比和逼格,离艺术本身就会渐行渐远了。祝你愉悦。

    (微信公众号 一路有家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黄家驹20岁出头创作的两首前卫摇滚作品,大厦和脑部侵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sfci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