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最好的教育就是生活,最好的学习也是生活,所以一切“教育”的发生还得在生活中。用教育俩字呢?感觉有点正式啦
这两天在家,完全是退化模式,平时攒下来的所有好的行为举止爱的表达什么的全留给那个环境啦,回到家就是家里的自己:和弟弟玩儿闹,懒散,被家人吐槽,挑刺……各种的被嫌弃状态(呵呵。没那么严重啦),其实在他们内心深处是满满地开心。总之回家就退化到“被照顾”的状态(其实我在外面完全不是这样的)。
恢复到的状态估计和弟弟差不多,拌嘴、打闹、小别扭、故意逗他惹他不高兴……总之我的表现与他无“二”,说起来是学家庭教育的,也学了些教育方面的“知识”,其实最需要教育的还是自己。
弟弟很皮,而我脾气又太好,有时他惹你生气,你发的脾气只是表达情绪,根本镇不住他,对他那些不合理行为起不住作用。所以我现在特别理解那种家长眼里的“熊孩子”,教育者眼中的“有能量的孩子”。反正不太好管,比较头疼。
我跟弟弟的互动模式,我说他一句,他敢顶我五句,我骂他一句,他敢回骂我,完全都是没大没小的模样,私下说不太懂事儿或者不太懂“规矩”。我在他面前,说话没啥份量和地位,其实完全是我自找的。
比如,天冷,他在跑到平房顶去玩儿,心中是关心,表现出来却是高嗓门地朝着他嚷到:给我趴下来(请用方言体会)。等他下来以后,再看着他红红的手,瞪道:爪子冷不冷?
生长在农村的孩子,都会有当地的用来骂小孩儿的土话,不算严格意义上的粗口,反正会带点类似“滚”类级别的粗糙话。
用这种方式去“教育”,如果家长本身不是个很厉害或者很有威严感的家长,基本上在小孩儿面前没啥地位(不知道其他家情况如何)。
我脾气好,很少发火,即使发火,也只是生气,发泄情绪而已,没啥震慑力,我的好性格又是遗传俺妈,我妈姊妹几个里面,她的性格最好,老二脾气坏,老三脾气急,老四脾气大,老五脾气不清楚(观察一大家子的脾气秉性特别有意思,真是谁家的像谁)。我的自身体验加上我的观察,说话有分量,或者比较能镇住人的其实是老二和老四,俩字:厉害。小孩儿会怕。像我妈这种脾气好的,反而会不太怕,但脾气好的人亲和力强。小孩儿特别精,特别知道谁是软柿子,会捏软柿子。捏软柿子就是――不听话。
所以这次在家,我有个特别深刻的体会就是小孩儿,尤其是皮的孩子,得有怕头儿,有怕的人能降住ta。
我脾气好,我爸妈脾气都不错,基本上犯错教训的道理都不太管用[偷笑],其实我弟现在就是小时的我,所以我特别知道那种感觉。
弟弟和我一样,都是跟着外婆家长大,比较怕的反而是舅舅。我小时候最怕的还有外公,二姨和姨夫,原因都一样:厉害。妈妈使唤让做的事儿敢不做,但是他们使唤的事儿不敢不做。在家里长辈们干活儿时,总会用小孩儿当跑腿的,去拿个这个,去拿个那个。比方说在厨房蒸馒头时,要去屋里那个布,我在边上时就会让我去,如果有比我小的在边上,我自己不想动的话,我就会继续把这任务分给小的弟弟或者妹妹去跑腿,有更小的话,估计会再往下使唤。要是我是最小的时候,是必须我去做的。所以这就是“大懒使小懒”。因此当我使唤我弟弟去做些事情时,百分之七八十是被拒绝的。除非他想从你这儿得到点好处或者人家心情好。
为什么说我是自找的,因为我完全管不住自己去做到一个“姐姐”的身分,不斤斤计较全身心地爱护,以身作则说到做到。
生气时忍不住又叫道:滚一边去!但是,好歹,在外面的东西没白学,自己反思到啦,即使一下子是做不到期待中的自己,但是在意识到时会立即停止!
弟弟和我一样是个胆小的人,在外面受欺负时不敢反击,不会自我保护,但是在家里却是闹腾得不行,自我感觉很好。平时去说,不管用,不听!有次和邻家小朋友一起玩儿,闹了点小矛盾,被欺负了,在对方不讲理的大人那里受委屈啦,被舅舅拎回来时,和舅舅顶嘴申辩,可是面对外人时却是不敢吭声。让舅舅给训了一顿,无非就是外面的人训你时,你咋不敢吭,现在和自己的人这么厉害这类的,更加委屈的哭了起来。我看着舅舅依旧厉声地训斥着他:早就跟你说过别跟那种人玩儿,非得去……恨铁不成钢的教训。
我在旁边看着,不吭声。外婆偶尔也插两句嘴,唠叨两句。我制止外婆的唠叨,只让舅舅一个人在那儿“训”。
弟弟的这种经历或者这种性格也是小时候的我吗?是的,所以我太理解他的委屈和他的不敢啦。时至今日的我,能够听得懂舅舅的训斥里包含的保护和爱护,并且感恩有这么好的家人,可是弟弟这个年龄的我不懂。所以,哭泣的当下,他不懂。我懂弟弟的委屈,知道应该先等他哭完,共情他的感受,再去“教育”。可是舅舅不是我,他不知道,见不讲理的外人批评自己家的小孩儿,心里会好受?结果这屁孩还出言顶撞,这可不火上加火。
听舅舅训言,弟弟也哭的差不多啦,情绪慢慢地平复下来后。把他拉过来问前因后果,最重要的目的是要教他怎么在讲理的同时保护好自己,什么样的情况打回去,怎么打,打哪儿,以及自己不要那么手贱,去招惹别人……奉行:人不惹我,我不惹人;别人惹我,立即回击。发现平时油盐不进的理儿,现在全进去啦,而且听得还津津有味的,不时地回应表示在吸收着或者“以前你们都没说”。
在一起想办法时有一条是:以后不跟他玩儿啦。说得怪好,结果没俩小时,小孩儿又找上门来叫着要出去玩儿,果然是“好了伤疤忘了疼”,唉,孩子果然是孩子!!!玩儿就玩儿吧,啥游戏都不如有个玩伴来得开心。讲的道理,听进去多少,能做到多少……呵呵……只能慢慢来啦。
而我回来也是不断地被训被教育,毛手毛脚,东西乱放…每次一听到严肃地叫你名字就知道,你的行为又被修正了修正。受训当下心里会弱弱的,不过却真真的“良药苦口”。还好,我是良好的转化机,我乐呵呵地喝药,并且去对症下药。让自己慢慢接受并习惯并这种苦。
他们也有固有的模式或者让人不舒服的时候,我这次在家比较胆大了一点,我不舒服的时候直接说,并且加上可以“怎么做”。说完立即闭嘴,不再多说一句。不是发脾气地说,而是表达感受的说。
敢说的地方一定是我经历过并且知道怎么去做,而且也在做或者做到啦,毕竟一家人,这么强烈的突出的固有应对模式自然无形中被习得。要是影响不了自己的,那就一声不吭,看谁心情不好便去安慰谁,有时候看到他们的模式便同时也看到了自己身体隐藏的部分,觉察到自己也有曾经“发作”过,暗自庆幸:还好没轮到我出丑,赶紧提前改。
这种表达感受,加上清晰得指出什么不对或者要怎么做,其实对小孩儿应该也可以。自从教弟弟怎么保护自己后,似乎在他心目中,地位有所回升,于是想趁这个机会来逐渐地树立他的规则感,前提是我得先做到,我才有资格去说他,否则比我还能说。他说我爱说脏话(其实就是遇到急事时会不自觉地爆粗口但是不骂人),我就说那好,你监督我,听见我我说一次,我给你一块钱,他自己接道:那好,那你不说,那我也不说,咱俩互相监督。没几分钟,我又不自觉地说了“滚”……
一块钱我交的心服口服!
过程不太顺,因为某人耍赖啦。
这是不是就是建立规则的过程?从开始的不太情愿,但后来的愿意配合,但是行为上的惯性发作耍赖,可是要“和善而坚定”的继续,直到一步步地遵守规则,反正我这才是刚开始。
唉,生活真有意思,每次回家或者家人聚在一起,都会有很多收获。这次会不会是我做家庭教育调和剂,开始影响自己家庭的开始呢,那这样下去,收益最大的绝对是我自己啊。
家庭教育和心理学可不能白学,得先把自己的世界给弄好。生活真的特别有意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