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万物生灵
我思我见之佛教

我思我见之佛教

作者: 小白baby | 来源:发表于2017-01-05 19:22 被阅读0次

       我对佛教的认识。甚至说不上认识,因为不能完整描述起源、历史,以及各个宗派,只是自己零星接触几年后的自我感知。缘起于多年前一场年幼无措,无法释怀的情绪。无解很久,困顿不能自拔。身边人完全无法靠近内心,或者开导,或者干预。机缘巧合下,一本佛教典籍辗转至我手中,每日诵读一遍,像遵医嘱。多日之后,从初读时几欲撕书的烦躁到逐渐安静下来,不过一周左右的时间。抱着自认已被洗脑的思索结果,零星接受了书中的一些看法。对我症的可能就是一点:人生而为人不偶然,但和别人产生交织的关联却是偶然。父母亲人,无不如是。纵使爱恨交织,也不过只此一世。尚且不论来世、轮回是否可论证,纵使有,也无法对之前有任何延续,起码是在自我感受的层面上。每个人的一生都是新的,爱恨无论怎样都将消弭,大概就是因为这一点,了结了。

      而后依然懵懂向前,与佛教的关联一直离不开对玄学的揣测和对未知神秘力量的敬畏。心有暗示就无法说明这个力量究竟来源于自己,还是信奉的对方。或成就,或无端毁灭,都无法说清楚,至今仍是。但在这个过程中,似乎领会了一点,佛教是属于人的智慧的,不是那种可以凌驾于所有之上的智商上的优势,而是以尊重为前提的智慧。佛教的教义与戒律千千万万,世人怀揣着各种初衷(或者说目的)去遵从、执行。或为解脱当下,或为顺遂将来~但完成作业一般吃素诵经放生就一定会得偿所愿么?首先这是类似于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哲学问题。历史长河中闪现过无数的大德高僧,我来妄自揣测下这个过程:在无数佛教典籍的催化下悟道,这应该是个由小及大的过程。小既是自我,对由自我而牵连的与众人关系的了然。而后是物与物,人与物,不同关系的了然。洞悉规律,便知结果,遂见因而知果。所以一切均可成为因果链条中的关键一环,尊重因此而生,万物皆有灵因此而生。进而约束行为,生成教义与戒律。而非有了行为上的约束就一定能悟道。但不能否认行为得到一定约束后,人的心理状态更趋于安静和稳定,更适合思考,也更有利于对众多教徒信众的管理。行为有效的前提是自己懂得为何要不杀生,为何要茹素,为何要诵经,而非将内心真实的念头人为贴上“不好”的标签,仅从行为上机械执行所谓“好的”。同时,心理与行为的分离会加速走到另一个反面,“魔”喽…这一般都属于偏执的人,分分钟自己毁自己。

      综上所述,佛教绵延数千年的神奇力量源于智慧。更重要的是源自于人的力量,是每一个自我,强大内里的外现。

相关文章

  • 我思我见之佛教

    我对佛教的认识。甚至说不上认识,因为不能完整描述起源、历史,以及各个宗派,只是自己零星接触几年后的自我感知。...

  • 我见 我思

    我见: 如果是单纯的遗忘,那就不是真正的宽恕,宽恕是一种有意识的决定,为的是改变自己的态度。李开复《世界因你不同》...

  • 《我见及我思》

    我见:关于美国、关于人生、关于未来,我都还有很多不了解的地方。但是,我了解我自己。我的父亲弗雷泽教我努力工作,保持...

  • 我思如我见

    ——第一节—— 许给自己的梦想,像是埋在未来的宝藏。我为了不让自己失望,匆匆忙忙也踉踉跄跄,时而孤勇也时而颓唐。 ...

  • 新零售之我思我见

    消费升级+技术+互联网转型=新零售时代 一、新零售的概念2016 年底,马云在最合适的时间提出“新零售”一词。至此...

  • 人生二元之我思我见

    人,应该是一个二元体。他的一极是包含他,滋养他,构成他的物质世界,一极是形而上的精神世界。精神繁茂即是理想...

  • 古风美男

    有君子兮 一日不见 见之不忘 思之如狂 公子为何这般偏偏如玉 让我这般思之如狂 难以忘怀

  • 我手写我见,我手写我思

    我为什么参加21天零基础系统学习写作训练营? 听过很多分享,看过很多书,写过很多文章,但是从来没有过一个系统的写作...

  • 《字三真》

    人之待, 真诚见, 换位思, ...

  • 见之不忘.思之如狂. 纵然再苦等数百年. 我的心意.始终如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思我见之佛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sgzv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