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回家,润润情绪低落中带着愤怒,告诉了我学校发生的事。大意是,她上课时总是把头垂到桌面,吕老师提醒两次未果,于是很生气的说她“犟,不听话,以为这样很了不起。”润润说,她不是这样的,老师“诽谤”她,全班同学的眼睛都盯着她,让她很难受等等。
我先站在她的角度来体会一下,能感觉到她的感受。这时,我想起自己的一件往事,然后对她说,“我以前也遇到过这样的事。我还在以前那个单位时,做资料翻译和外事接待。自己觉得还做得不错。但是不知那位厂长为什么总是不满意我,每次在例行会议上都会不点名的批评我,连续很长时间,我都对开会有恐惧感了。” 听到这里,润润说,“我也对语文课有恐惧了,不过还好,今天下午没有语文课了。那个厂长为什么要这样呢?” 这时,她已经平静下来了。我说,“可能当时还有两个做相同工作的同事,他俩和厂长的关系更接近,有更多机会和厂长说话。可能是他们去说了什么。”
“可是吕老师为什么那么说我?!”
“你还记得全能自恋型暴怒吗?老师认为她提醒了你,你就应该马上执行。但是你没有这么做,老师觉得自己的权威受到伤害,这个时候她也很无力,当人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时,会很抓狂的。你能理解吗?我们有时也会这样。”
这时,润润已经完全没有情绪了,说,“我觉得自己也有做得不对的地方。”我没有乘胜追击问哪里不对了,只搂了搂她的肩膀,接过话,说,“哇,当你从情绪中出来后,你的理性就回来了。你这么一说,我也觉得自己也有不对的地方,比如我那会儿对工作比较被动,没有更积极的思考一些问题。那个厂长说的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然后,两人一起回家吃饭了。
感悟:当孩子有情绪时,你一定不要跟着跳进去,所谓关心则乱。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拉开一点和她的距离,但又不能太远。不要就事论事,可以讲相关的故事。这比你说再多的道理都管用。因为真正的道理要她自己悟出来才有用。
当你说你也有类似感受的事,孩子会觉得心里有安慰,毕竟不是自己一人才经历了难堪。感同身受,如果她感觉到你说的故事中看到了她的感情,这就是被“看见”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