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个星期读了古典老师的《跃迁:成为高手的技术》,受益良多,除了没有成为高手,感觉收货还是蛮符合期待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22905092/383c06ff497dc525.jpg)
一、首先说说什么是跃迁
![](https://img.haomeiwen.com/i22905092/cd6ff448246e76e6.jpg)
⒈什么是跃迁
跃迁是一种跨越式成长,一种能量激发下的突变。
比如说烧水,水在零摄氏度到99摄氏度之间,都只是温度升高,在100摄氏度突变成气态,这种突变即是形态跃迁。
所有跃迁都有类似的模式:受到激发的突变,没有中间状态,有点类似禅宗的顿悟,当然性质完全不同。
⒉跃迁的三个阶段
古典老师把跃迁分出三个阶段:
①认知跃迁
持续的学习、阅读中,突然有一天一个概念击中你,你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野,过去困扰你的一切突然清清楚楚,顿悟,这叫作认知跃迁。
②能力跃迁
实现认知跃迁之后,你按照新领悟的方法持续地积累、练习、蓄势,却长久没有什么变化。有时候,你都快要放弃了,但是突然有一天你发现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上升了一个台阶,这就是第二个阶段——能力跃迁。
古典老师以自己亲身经历举了例子。
我曾经有段时间每天听英语新闻广播,连续三个月好像并没有什么长进。那个时候我也很迷吉他,正准备放弃英语去全力学吉他。我的吉他老师反而回头劝我:“先别放弃,再等等。音乐里这个阶段叫作‘薰耳朵’,你要不断地听好东西,然后听着听着你都以为自己忘记这件事了。有一天,你就成了。”一天早上,我突然发现自己一边骑单车,一边不经意地听懂了所有的英语内容,而且一点儿都没反应成中文。
③能级跃迁
从能力跃迁到能级跃迁,则是一个价值从内向外的过程。你的内在价值提高,但是外界还需要时间体验。但是这个阶段是爆炸式的……在一个长时间的积累和爬坡之后,你正确地做出了几个选择、换了几个平台,身价、能力和水平会突然上一个层次,看问题、做事情有完全不同的力道。这就是能级跃迁。
⒊六祖慧能的三次跃迁
六祖慧能简直是认知史上的奇迹,他目不识丁,却是中国禅宗实际上的创始人,我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伟大思想家,他的学识简直无边无际。
①第一阶段:认知跃迁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读这四句偈,都是在修行。尤其这首偈跟神秀师写的另一首偈放在一起,有一种飘然于物外的感觉,仿佛认知发生了突变。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毫无疑问,第二首偈足够优秀,一般人照着修行,定可“日行饶益”,然而强中更有强中手,第一首偈简直是千古绝响,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可以想象,那时的慧能在五祖座下实现了认知跃迁。
如《金刚经》中所说: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持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
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得福德多。
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
神秀师的偈子修的是第一种福德境界,而慧能大师的偈子达到第二种福德境界,其福胜彼,这便是认知上的差异。
②第二阶段是修证,即是能力跃迁
《楞严经》将修行分三个次第:闻思修。
闻慧是依见闻经教而生之智慧,思慧是依思惟道理而生之智慧,修慧是依修禅定而生之智慧。这段话很深奥,大概是说闻思之后,还得修证。
慧能大师听闻五祖讲解《金刚经》,久旱逢甘霖,认知上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但为“修慧”之缘,所以慧能大师接受五祖衣钵后,于深山隐匿修行15年。
这一阶段是“能力跃迁”阶段,慧能大师按照新领悟的方法持续的积累、练习、禅定、修证,终成一代宗师。
③第三阶段:传法,即能级跃迁
游江海,涉山川,
寻师访道为参禅,
自从认得曹溪路,
了知生死不相关。
行亦禅,坐亦禅,
语默动静体安然。
这几句诗出自永嘉禅师的《证道歌》,曹溪便是六祖慧能大师主要传法场所,《六祖坛经》是佛教除释迦牟尼所说的语录之外,唯一被称作“经”的佛学著作。
慧能大师将达摩撒下的禅的种子培育成参天大树,并使之蔚然成林。
是他实现了印度佛教中国化,玄学佛教生活化,贵族佛教平民化,都市佛教山林化,义理佛教实用化。
是他对传统佛教进行了重大改革,高扬“顿悟成佛”的大旗,风行草偃,不但使禅宗其他流派尽归其宗,而且,他所创立的禅法,几乎成了汉传佛教的代名词――所谓中国佛教,其特质在禅。
其后,禅宗百花齐放,争奇斗艳,大师辈出,五家七宗相继建立,开创了光耀千秋的辉煌局面。
二、高手的暗箱
![](https://img.haomeiwen.com/i22905092/fe789b2e4eaf5d1f.jpg)
⒈拉斐尔也用投影仪
古典老师首先用文艺复兴三杰之一拉斐尔的故事揭示高手有暗箱操作。
拉斐尔,文艺复兴三杰之一,意大利画家、建筑师,所绘画的画以“秀美”著称,画作中的人物清秀,场景优美。
然而,大卫·霍克尼在《隐秘的知识》中确定拉斐尔使用了暗箱技术,即“小孔成像”,即“投影仪”。简单来讲,就是相比实力派或者普通人,拉斐尔在绘画时开了挂。
古典老师以为许多高手也有类似“暗箱”,使高手们成为顶尖高手。
所以,古典老师研究一些走在时代前面的明白人,发现他们果然有“暗箱”。
⒉研究走在时代前面的明白人,学习他们的“暗箱”
①认知方式的改变:调用知识而非记忆知识
我只需要记关键词,而不是具体内容,这样能让我的记忆量变大很多。
如果今天还把注意力花在如何读100本书,并且尝试把它们记住上,就好比一个人非要背下整本电话簿才开始拨电话。
智慧不等于信息,记忆应交给电脑。未来世界的认知能力,是找到信息的搜索能力、运用信息的思考能力以及从大量信息里抓取趋势的洞察能力。
②思考方式的改变:从独自思考到联机的独立思考者
当我想到一个点子,我不会马上继续独自思考下去,而是会上网找找有没有其他人也激发过类似的思考,或者直接打电话给一个专业人士聊聊业内最新动态。
你可以联机打游戏,看人家的攻略通关,但还是需要独立地玩这一关,达成你自己玩游戏的期待。
这个时代,每个人都需要学会如何成为一个“联机的独立思考者”。
③核心竞争力的改变:人机合一
过去出门,我会花半个小时记下我的航班、航站楼、目的地酒店、坐什么车、当地有什么好玩的等信息;今天,我会花几分钟找到一个能提供这些信息的好用的App。
⒊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出自《道德经》第八章。我读到“联机学习”,似乎觉得与《道德经》里的内容有许多相关。
①调用知识,而非储存知识
知识如水一般,记忆的多没有多大意义,能调用才能快乐。比如,水可以用来饮用、洗衣、洗澡、种地浇花等等,没有人以存水为乐,就算有存水的需要也是为了用水解决某个需要。
知识也是如此,记忆再多,若是不能用来解决问题,除了自嗨没多大意义。况且记忆再好,又如何比得上互联网,萤火之光岂能与皓月争辉。
②记忆是互通的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记忆也有自己的海洋,如今天的互联网,抑或更深层次的“记忆之海”(像潜意识、轮回之类玄而又玄之事)。
过去,我以为记忆是我自己的事情,因着独有的记忆,我才能成为我自己。然而,心中最隐秘的事情也不过像装进瓶子里的水,离大海并不遥远。
记忆是互通,请不要固执的以为记忆是一个人的事情,每个人的记忆就像一滴水是可以融入“记忆之海”,也可以与他人记忆相互交融。
为了解决问题,让自己的记忆与互联网联接,如水与大海的交融,成为一个“联机思考者”。
③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海纳百川,记忆也是
并不是说我的记忆只有我能用,别人的记忆不能用或用不了。
记忆分你的我的,而对记忆的应用应该是公开的。
比如,你用手机搜索一个问题,各种答案相应而来。其实,这些答案便是某些人储存在互联网上的记忆。“人机合一”便可以调取储存在互联网上的知识。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是因为水往低处流。而提问是调取知识最便捷的手段,便有着“水往低处流”的特性,便能“利万物”。
三、高手战略
![](https://img.haomeiwen.com/i22905092/61ce9d5e899273de.jpg)
⒈先举个例子:
用香皂洗澡,假设香皂的除菌率是80%,且达到80%的除菌率是很轻松的,超出80%就需要付出10倍的努力。然而,有时候总想洗的更干净一点,让身体更舒服一点,就需要付出再多的精力。高手怎么办呢?
再洗第二遍,结果怎样呢?
80%+20%*80%=96%。同理,洗衣服可以这样,刷牙也可以。当然,这个例子是我信口雌黄的,没有依据。为什么要说呢?因为这是我读这本书受到的启发。
⒉幂律分布
用数学表达就是“节点具有的连接数和节点数的乘积是一个定值”,被称为幂律分布。
比如,在一个系统里,如果拥有1万元的人有10个,那么拥有1000元的人就有100个,而有1万人只有10元钱。
继续上面用香皂洗澡的例子,幂律分布告诉我,除菌率一次性达到90%很困难。然而,规定除菌率达到90%才勉强成为高手。于是,高手就是做普通人做的事,做了两次,迭代了效率,而不是一次把效率提升到累死自己。
根据幂律分布,如果一次性除菌率80%困难度为1,达成人数100。那么一次性除菌率90%困难度为10,达成人数为10。高手就是做了两次难度为1的事情达成普通人难度为10的成效,甚至超越。
所以,挑战超难度的成效除了自嗨,已经在认知上落后于高手。
⒊补充
古典老师在本章还讲了“头部战略”、“专注:高手的护城河”、“迭代:聪明人的笨功夫”等,都是非常好的内容,喜欢的朋友可以自行了解。
四、联机学习
![](https://img.haomeiwen.com/i22905092/f0308b0959f094b7.jpg)
联机学习就是要告别独立瞎思考,以一种开放而专注的心态学习吸收“网上大神”解决问题的方法。
⒈举个例子:
几年前,我工作的时候需要用到Excel表格,然而我对Excel只是略懂一二,重新学习的速度远远低于工作所需,那一段时间真是抓狂苦恼。然而,为了工作,还得不停的在那里瞎琢磨,事倍功半。
于是,我在网上报了课程,跟高手学习,系统了解Excel的基本用法,逐步解决工作中遭遇的困难。我发现,我的这些困难在别人那里早已有了解决途径。当困难越来越少的时候,我也成了办公区的高手。
⒉联机学习的两个要素
①带着困难学习
后来,我教过几个新人,我把自己以为最实用的技巧、方法、还有最好最简单的答案真诚的教给他们。然而,拿到答案的他们学得并不好,工作效率和精准度差强人意,尽管他们学习的时间比我刚开始时要长上许多。我再去教,发现他们已经会了,只能归结为熟练度和经验了。
为什么我学的比他们好呢?因为我是工作中遇到困难,带着解决困难的心理去学习,而他们只是被动接受。
②放弃自我琢磨答案的苦逼想法
要相信,你所遭遇的困难,已经有高手解决处理过,跟着高手学习如何处理困难,一旦困难越来越少,你就有了自己的答案,最完美的答案。
不是说,不用自己独自思考,这里只是在优化独立思考。事实上,没有自己的独自思考,是很难解决问题的。
如《金刚经》中须菩提的提问,“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陀先是回答“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须菩提不懂,看着他求知若渴的小眼神,佛陀只好退而求其次,讲下一等的答案,就是有漏洞的答案——“去布施”。
果然,须菩提就问了,“世尊,颇有众生,得问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
佛陀就说了,“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
综上所述,佛陀给的答案应该是持戒布施。联机学习就是在传统学习的基础上添加上“联机”这一更加开放的方式,就是佛陀在布施的基础上加上持戒,修行便离圆满越来越近。
⒊《金刚经》是怎么来的呢
大概源于须菩提在修行中遇到了问题,请教他的老师释迦牟尼,“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在两个人的一问一答间,须菩提解决了他的问题。《金刚经》,全名《金刚般若波罗蜜》,是一本解决“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这个问题的经典。以这个思路来读,往往能够更容易从书中受益。
⒋补充
古典老师在本章还介绍了“识别知识的源头”、“萃取知识晶体”、“联机学习法:成为知识的路由器”、“终身提问者:问题比答案更有效”、“知识IPO:把知识变现成价值”,并且教人“自下而上,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感兴趣的请自行了解。
![](https://img.haomeiwen.com/i22905092/acdf045bdade3f31.jpg)
五、破局思维
![](https://img.haomeiwen.com/i22905092/4a26fe9be3885417.jpg)
⒈佛陀是破局的高高手
读《金刚经》,你会发现佛陀是个破局的高高手。
须菩提问:“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陀就说:“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须菩提听到这句话肯定一脸懵,“如是”是个什么鬼?甜的,还是咸的?
就好像须菩提问佛祖,“今天天气怎么样?会不会下雨,用不用带伞?”
佛祖告诉他,“下雨的时候下雨,不下雨的时候不下雨。”
简直是一句废话。然而两千多年过去,这个问题最好的答案依然还是“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佛祖没有直接给出答案,他给出的是一种破局的手段,即大乘佛法。如《金刚经》所言,“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
什么是大乘佛法?咱也不好讲,咱也不敢讲,连佛陀都说“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这里列出三个控制点,即经中所谓“四句偈等”。
①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②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③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⒉补充
古典老师从升维、系统、回路、层级、控制点几个方面讲解该如何破局,感兴趣的请自行阅读。
①升维:解决那些无解的问题
②系统:新手看树木,高手看森林
③回路:设计人生的增长引擎
④层级:看问题很透彻的技术
⑤控制点
最后
古典老师在第六章讲了“内在修炼”,可谓经验之谈,不像书中的其他内容,这一章更像是真挚的聊天。
而且,在本书末尾,古典老师还体贴的附上本书干货版,让你轻松学习第二次、不必费劲心力复习;最重要的是,调用起来特别方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