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打卡群第二季第一次刻意练习文居然又是写最难忘或最骄傲或最酷的事,第一季我就不想面对这个问题,草草了事,现在又来,我的内心真的无比抗拒。
马上就要30岁了,可我真的没有什么自我感觉骄傲的事,难忘的事也并没有那么刻骨铭心,酷就更加与我无缘了。这个话题像一把利剑,刺穿我的保护层,直面我一直都不敢面对的事:我的前半生索然无味。
我是典型的乖乖女,从小就特别听话,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从小到大,品学兼优,父母老师从来无需对我有任何操心。事实上,我的读书生涯,还是蛮值得骄傲的。从农村小学的中档生,到镇上最好的中学的尖子生,从英语中等,到全校拔尖,我的读书生涯一直都在进步,我的成绩也一直都是父母对外炫耀的东西。
可我现在回顾,却丝毫不觉得这很骄傲,不是因为我没有如父母老师所愿考上全国最好的大学,而是这一切根本不是我发自内心去做的,我只是因为听话而努力读书,考好成绩,至于我学了什么,为什么学,我全然不知。
我的大脑像在那个时候就开始冻结了,丧失了自我思考的能力。我的情绪,也像是被一直压抑,丧失了成为一个活生生的人的乐趣。
然而,让我觉得我的前半生索然无味的不全是因为我很听话,事实上,填报大学志愿和大学毕业后找工作,我做了两件对大人来说简直无法接受的事情,也许别人会觉得有点酷。
大学,我去了离家乡几千公里的广州,而毕业后的工作,我又选择了因为旅行爱上的厦门。这两个地方,去之前,我没有任何亲戚,朋友,全是自己一个人孤身前往。
可惜,酷的是开头,我的结尾并不酷。我并没有很努力地去融入广州,对广州的新鲜感过去之后,我就觉得广州这么一个看不到飘雪的地方,跟杭州相比,实在是少了太多的意境。毕业之后,我就匆匆离开,四年时光的故事也在之后的岁月里渐行渐远,这些实在让我觉得一点都不酷。对于厦门,我虽然有很努力地融入,可最后的离开,却是如此难堪,因为身体的疼痛,我被父母号召回了杭州。
要让一件随性的事变得很酷,总得承担随性而为带来的后果,总得坚持着去坚持自己,可年少的我并不懂,我只是随性地做着一个又一个看似很酷的决定,又没有很酷地去坚持,最后发酵成一堆不愿去碰的烂泥。
也许我的成绩会让我爸妈觉得很骄傲,我一人只身前往陌生城市生活工作,会让我一些朋友觉得很酷,然而对我而言,他们的感觉对我并没有意义。酷也好,骄傲也好,这些都只是我自己的一种感觉,与别人无关,与事件大小和事件成果无关。
于我,最酷或最骄傲的事,一定是我自己发自内心地去选择并全力以赴地去坚持的一件事,而不论最后结果如何。如果说我刚写的“那些烂泥”和“那些听话”有一丁点意义,那就是他们时时刻刻都在提醒我我必须要在有生之年发自内心地全力以赴地去做一件让自己觉得骄傲的事,不至于每次遇到这种话题都仓皇而逃,不敢面对。
要说我现在在做的事能有一丁点跟骄傲扯上边的,那就是做了妈妈,做了一个持续学习的全职妈妈。
我希望自己可以把做妈妈这件事做得无比骄傲。我希望自己全职三年的日子,可以始终保持学习的热情,向我的目标一直积累,复出时可以成功转行;我希望全职三年之后重新踏入职场时,我并没有因为在家三年而变得不修边幅,无法融入;我希望自己在这段日子可以变得更加自信从容,可以去重新找回那个被压抑很久的自己,可以让自己的大脑解冻......
这件我想做成的骄傲的事,让我每一天都很用心地生活,用心陪孩子,用心照顾家庭,用心充实自己。
孩子因为想要爬上沙发而哭闹不安,我在看到自己暴躁的情绪后,退后一步,静静地观察他,和他共情,感受到他因为自己力量不足以爬上沙发而产生的沮丧,就只是安静地拥抱他,我为自己能够与孩子共情而感到小骄傲。
家里的经济紧张,我开始精打细算,学习各种投资知识,赚得一点小钱,我为自己可以给家庭分担而感到小骄傲。
每天晚上孩子睡着后,我就开始最幸福的时光,瑜珈,蒸脸,泡脚,学习,我为自己一直都努力在自己身上投资时间而感到小骄傲。
就是这些每天一点点积累起来的小骄傲,给我注入阳光注入能量,最终变成一个不一样的自己。而这件事最终变成我人生某个时间段最骄傲的事。
但愿一年多之后,再看到这个题目时,我可以不再害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