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天: 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2023-10-9)
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其本质属于福利经济学范畴,它们影响整个市场效率。
什么叫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 买者的评价-买者支付的量
举例,甲乙丙三人到市场购买苹果,大家看到同一品质的苹果,甲的心理价位是6元/斤,乙的心理价位是8元/斤,丙的心理价位是10元/斤,进过一番讨价还价,水果商贩愿意以5元/斤苹果卖给大家,这样我们就可以计算出:甲的消费者剩余是1元,乙的消费者剩余3元,丙的消费者剩余是5元。
消费者剩余本质上就是消费者的福利,消费者以低于多少心理价位来满足就可以购买到自己心仪的商品,某种意义帮助消费者节省了购买成本。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许多消费者在向卖家争取福利而进行讨价还价,无论是在菜场买菜,还是在各种交易谈判中的进一步压低价格,都是一种试图创造尽可能更大的消费者剩余。经常看到许多商店打着所谓“厂家让利”的广告促销,这就是典型的试图以为消费者创造好处的行为来达成交易,当然以淘宝、京东、拼多多为代表的电子商务本质上都是通过为消费者创造更大的消费者剩余而崛起的新型商业模式。
什么叫生产者剩余?
生产者剩余=卖者得到的量-卖者的成本
举例,我是苹果园里主人,今年苹果丰收开卖,实际上我的综合生产成本大约5元/斤,由于苹果品质不错,我提出10元/斤,有人愿意买,但是觉得贵,问能不能再便宜点,进过几个来回讨价还价,最终以8元/斤 成交,高出我的综合成本5元/斤,那么我的生产者剩余就是3元/斤。
现在我终于明白一个道理,马克思所讲的剩余价值最本质的意义究竟在哪里?这个剩余价值要么给了消费者,要么给了资本家,资本家的本质就是依靠生产者剩余来积累原始资本,假如资本家在商品交易过程中,将剩余价值通过消费者剩余转移让利给消费者,资本家后面的游戏无法再玩下去,最后只得破产。适当的让利,保持一定的生产者剩余是游戏继续进行下去的关键。
通过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分析,我们发现消费者与生产者,卖方与买方永远处在博弈状态。我们可以利用买卖双方的博弈决策,来对生活实际问题进行调控解决。
以上海的停车为案例:
上海市中心,寸土寸金,怎么解决停车问题?
1、政府干预资源整合;2、市场手段解决;
第一:通过资源整合,深度挖潜,盘活停车资源(政府干预)
在寸土寸金的黄浦,要新建公共停车泊位,是何其地难?但为了有效缓解城市停车设施的供需矛盾,近3年来,黄浦一直在想方设法,结合绿地、公园、周边道路、高架下等闲置土地资源,建设公共(临时)停车设施,并结合地块出让开发,将停车设施建设指标在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实施、土地供应、项目建设等阶段逐步落地。
在扩大增量的同时,黄浦积极倡导停车资源共享,以医院、住宅小区为重点,医院原有泊位开放给就医人员,并与附近商务楼宇共享停车泊位,将商务楼宇等公共场库定点开放的400个共享泊位给医院职工。而一些旧改在拆地块在土地出让前的闲置土地,持续盘活,变成临时停车场,缓解停车难问题,目前已在7个旧改地块内提供超过500个泊位。
第二、通过停车费这只看不见的手进行停车资源配置(市场手段)
上海外滩半岛酒店从2010年5月1日开始对外正式收费,经物价局批准停车费80元/1小时,上限为640元,在其他小区里可以停3个月了,号称全国最贵停车场。
上海四季酒店20元/小时,比半岛酒店厚道多了,是半岛1/4的价格。
许多人的停车心理价位最多也就20元/小时,一看外滩半岛酒店停车费80元/小时,马上发现没有消费者剩余,只有生产者剩余,而且这个生产者剩余高达60元/小时,这个停车太不划算,到外滩半岛打网约车过去,也不会开车过去,因为停车成本高负担重,没有这个必要。
曼昆《经济学原理》余超林解读之9: 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