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内容简介
本书为20世纪法国哲学家,作家阿尔贝·加缪的中篇小说代表作。他以第一人称讲述了默尔索在自己的妈妈死后,因为也没什么钱,所以他就把妈妈送到了养老院里面,而妈妈在养老院去世,他去参加葬礼,既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悲伤,甚至记不得他妈妈到底几岁了。别人问他要不要打开棺材,最后看一眼他的母亲,他说不用,理由仅仅是觉得打开棺材有点麻烦,而这件事在他看来似乎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了。直到母亲下葬,他想到的却是可以上床睡12个钟头的喜悦。
他参加完妈妈的葬礼之后,因为很累,索性去洗海水浴,在游泳时遇到了一个自己之前喜欢的同事玛丽,而玛丽同样也喜欢他。可是妈妈刚刚去世,他们一起游泳,一起去看喜剧电影,他们两个人去看了喜剧电影还一起滚床单儿。玛丽提出想和他结婚,他觉得无所谓,他不仅仅是对待自己的母亲的去世无所谓,在婚姻上,在爱情上他也无所谓。
随后,他无意帮助邻居雷蒙写信,目的是用话语踢雷蒙的情妇几脚,然后引起她的后悔,还要和她上床,最后还要赶她出门。最后,雷蒙邀请他和玛丽一起去雷蒙朋友马松的海滨木屋过星期天。在海滩上,他失手用枪杀了雷蒙的情妇的兄弟。
在监狱审判的过程中,仿佛他和这个案件没用关系,全程都是他的律师和检察官,加上陪审团在互动,而他自己却像是一个局外人,以一种无所谓的眼光看待一切。宣读判决枪决后,神甫来看望他,希望听到他的忏悔,但他却表现出坚决的不信仰上帝。
二,我的感触
- 这种无所谓的态度不是存在主义,但又有存在主义的影子。
主人公默尔索的整个故事过程中,他不仅仅表现出无所谓,把自己置身事外的态度,还更表现出了一个没有生活目标的一个消极被动人。
试想一下,人一旦失去了这些感性的东西,那么人也就活活的变成了一个机器人。机器是没有感情的,但人在与人交往中是有感情表现的。他虽然也有情欲,对待玛丽也只是一种自然本能罢了。
虽然我赞成现代的家庭多向默尔索学习学习,那么他们的家庭应该能变得更加和谐。但要找到一个度,如果超过了这个度,这个家庭也终将变成一个冷漠孤寂,没有阳光朝气的家庭了。而默尔索则活活的变成了一个没有欲望的人,例如老板有在巴黎扩展业务的计划,曾有意让他挑大梁,但他无所谓的态度使他与机会失之交臂,因为他的这种态度决定了一切机会都不是机会。
缩减欲望可以,但是把一切欲望都砍掉,那么,我们的生活还有什么意义呢?和动物又有什么区别呢?其实莫尔索的这种态度是有消极倾向的,作者应该也在批判这种生活态度。这我们有主观能动性,为什么不去利用这一天赋呢?能够掌握住自己的命运,不断与苦难斗争,有理想,有追求,我想这才是存在主义的核心要义。基于这一要义,我们的人生也才会多姿多彩。
他明确说要跟我谈一项还很模糊的计划,只想听听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他有意在巴黎设立办事处,就地处理业务,直接同各大公司打交道,因此他想了解我是否愿意去那里工作,如果去的话,我就能在巴黎生活,每年还有时间出差旅行。你年纪轻轻,我觉得你应该喜欢那种生活,我说是啊,不过从内心深处这对我无所谓,于是他就问我。我对改变生活是不是不感兴趣?我就回答说,人永远也谈不上改变生活,不管怎么说,什么生活都半斤八两,我在这里的生活一点也不让我反感。老板的脸色不悦,他说我总是答非所问,还说我胸无大志,这样做生意准砸锅,说完话我又回去工作了。
三,我的看法
本书的书名虽然标写着局外人,可是编辑却把作者的《流放与王国》的这个包含5片短篇小说的小说集也一并打包出售了,我想可能是编辑感觉《局外人》这个中篇小说页数不够,加上他的其他小说好凑个页数。
因为我看完《局外人》后,一看本书还有一半,还以为故事没有结束,可看接连看了后面两章,发现主人公换了,而且小说读起来如梦如幻,读的似懂非懂。然后一上网百度,才发现这《局外人》中篇小说发表于1942年,《流放与王国》短篇小说集发表于1956年,足足间隔有14年,这14年作者的思想已经发生了转变。
后面短篇小说因为看不懂,就不看了,接下来看看作者的长篇小说《鼠疫》,如果有时间的话,看看他的《西西弗神话》,然后看看卡夫卡的小说《审判》《变形记》《城堡》
四,本书特色
故事以第一称讲述,给人代入感很强。
作者语言风格讲述的很简单,但呈现的思想程度却很深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