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侃红楼557:血竭之症,甄英莲荷枯藕败,疗妒之汤,王一贴胡诌八
- 《红楼梦》:实告你们说,连膏药也是假的。我有真药,我还吃了作神仙
- 趣侃红楼495:惊闻噩耗,江南甄家抄家伏罪,结党营私,京城贾家末
- 趣侃红楼439:八旬寿庆,王公贵族齐来贺,贾府尊荣,二王缺席藏隐
- 趣侃红楼293:如梦似幻,贾宝玉梦游甄家园,镜中照影,甄宝玉风靡
- 趣侃红楼313:好春光,种藕池塘闲笑起,叹辜负,杏子成荫引伤情
- 趣侃红楼348:伏线千里,石榴裙引出今日缘,草蛇灰线,并蒂莲召来
- 趣侃红楼290:惊闻噩耗,宫里太妃病入膏肓,奉旨进京,江南甄家入
- 趣侃红楼291:奉旨进宫 ,甄家出彩三小姐,守望相助,贾母赞扬二
- 趣侃红楼447:两架围屏,贾母寿礼现隐兆,甄家邬家,贾母末世难避
副标题:香菱的干血症,解开秦可卿被隐藏的病情,太医不敢说的话骗子说了
趣侃红楼557:血竭之症,甄英莲荷枯藕败,疗妒之汤,王一贴胡诌八扯
上回讲到夏金桂心中不忿,怨怼被薛家欺骗成婚。却不想她当日嫁给薛蟠,不也是贪图薛家财富和背后亲戚们的势力?
如今发现薛家并非想象光景,梦想破灭而怨怼,“投资失败”怨得了谁!
薛姨妈求娶夏金桂做儿媳妇也是贪图夏家财富,自然就要承受夏金桂河东狮的苦果。
双方都因“贪婪”咎由自取,就看最终谁能压到谁。不提。
夏金桂收拾薛蟠后就将矛头指向香菱,诬陷香菱以巫蛊咒杀她。导致薛蟠不辨是非对香菱棍棒加身。
薛姨妈查知夏金桂不轨之心,暗示她闹事都因妒忌不容香菱。
夏金桂一不做二不休,不顾婆婆媳妇尊卑,隔着窗户顶嘴,质问薛家娶她是人财两得,如今才是容不下她。
至此,薛家一家对夏金桂彻底无法。薛姨妈气恼之下还叫人去卖香菱。好在薛宝钗劝母亲息怒,让香菱从此跟着她,不叫再近夏金桂。
其实,薛宝钗也毫无办法。夏金桂诚心闹事,解决的方法只有两个。夏金桂要么被休,要么死。却都是薛家不能做到的。
于是,夏金桂任性地闹,薛蟠惹不起躲得起,薛姨妈母女则每每相顾落泪,只叹命不好罢了。
(第八十回)自此以后,香菱果跟随宝钗去了,把前面路径竟一心断绝。虽然如此,终不免对月伤悲,挑灯自叹。本来怯弱,虽在薛蟠房中几年,皆由血分中有病,是以并无胎孕。今复加以气怒伤感,内外折挫不堪,竟酿成干血之症,日渐羸瘦作烧,饮食懒进,请医诊视服药亦不效验。
不知道香菱此时是否后悔当初没听贾宝玉之劝。而经过这番折腾,也为她后日之死埋下隐患。
香菱被夏金桂连番折磨,心理压力极大,并引发了“旧病”。
香菱的血竭之症,源于心理压力巨大。晴雯之死,同样也是因王夫人撵逐她造成的巨大心理压力。
而当日秦可卿在焦大醉骂“扒灰”后,同样病倒不起。虽然经过张友士的救治而可能痊愈,到底也没能躲过第二年九月的天香楼之劫难。
曹雪芹借由香菱、晴雯、秦可卿之死,影射林黛玉的身体病因,起于压力,毁于心病。
古人没有心理压力一说,就叫“气怒伤感,内外折挫”的抑郁难纾。
香菱因为“血分中有病”,嫁给薛蟠几年没有身孕。
这里要注意的是“血分中有病”,推测还是经期不调导致的妇科问题。
香菱被拐,小时候跟着拐子,自然得不到照顾,青春期也没人管。
秦可卿同样是养生堂抱养,养母又死得早,养父秦业也照顾不周全,家里又没有年老的婆子照顾指导,与香菱都差不多。
这种血份中的病症,再遭遇精神打击,很容易酿成血竭之症,也叫干血症,是一种消耗身体机能的妇科疾病。
由香菱的“血竭之症”,也解开了秦可卿的病因。
当日张友士之所以不明言是血竭之症,其他太医更不直说是此病。皆因血竭之症不但难治,以当时的医疗条件,治好后也有可能不孕。
太医们都能治秦可卿的病,却不敢承担因治病而绝育的风险。
秦可卿是宁国府的嫡长孙媳妇,被治得“绝嗣”,这个责任谁负?
所以,太医们巴不得她死了,才会出工不出力。
张友士是有求于贾家,又言明尽人事知天命,告知了风险。
他又不靠太医院吃饭,也不怕贾家秋后算账。才能治得秦可卿之命。
秦可卿当时的病症,与香菱几乎一样。不过秦可卿有条件一天二钱人参好医好药地治着,薛家如何会给香菱如此花钱。
香菱之病也注定只会越来越重。
血竭之症最典型的症状就是煎熬人的生机,最终耗光人体机能枯萎而死。也就是荷枯藕败的样子。
香菱是荷枯藕败。
晴雯也是荷枯藕败。
秦可卿当日同样荷枯藕败。
林黛玉呢?日后泪尽而亡,再是荷枯藕败。
如今就清楚林黛玉当日为什么提到李商隐的“留得枯荷听雨声”,会将之改为“留得残荷听雨声”了。
除了暗示她日后像李商隐一样被迫离开舅舅家前途未卜,还有当时残荷尚属一息未绝,“枯荷”则是彻底荷枯藕败了。
言归正传,夏金桂收拾了香菱,又对宝蟾下起手。可恶人自有恶人磨,宝蟾可不像香菱随便受欺负。她虽然不敢反抗夏金桂,却“一哭二闹三上吊”,让夏金桂也没办法。
这里就要注意王熙凤与秋桐的关系了。日后王熙凤的败局,就源于秋桐不像尤二姐那么好对付。
夏金桂本想引虎驱狼,反而自找麻烦,可见越是聪明人就越是“愚蠢”。
当日贾雨村遇见“智通寺”,就是讽刺聪明人追求名利不但不通,反而是真正的愚蠢。
薛家的闹剧,贾家尽人皆知。贾宝玉也印证了他对夏金桂的判断,此时再为香菱担心为时已晚。他更不理解何以女儿嫁人后,竟然如此“可怕”。
由于因病被禁足怡红院三个月,早都被憋疯了。等宝玉痊愈后,贾母便打发人告诉他要去天齐庙还愿。显然是当日生病时家里为他许愿了。
贾宝玉巴不得能出去,兴奋得一夜没睡。第二天就同了几个嬷嬷,跟着李贵茗烟出城而去。
天齐庙与清虚观一样都是贾家的供奉,也都是道观。
古代道教宫庙称“观”“庙”或者“宫”,不能称“寺”,知道就行了。
所以,天齐庙的主持王一贴是个道士就不奇怪。而道家供奉的神仙形象各异,也是天齐庙的特色。
贾宝玉胆子小,游览一圈还了院也就罢了。
因为一夜没睡,吃了饭后贾宝玉不免困倦。婆子们便请王一贴去陪着说话,不让睏觉。
那王一贴最有名的是卖得“好药”,专弄些海上方治人射利,所以他的庙外现挂着招牌,丸散膏丹,色色俱备,江湖浑号唤作“王一贴”,是说他的膏药灵验,一贴便百病皆除。
王一贴年老惯走江湖,肚子里多的是故事,又会察言观色,陪聊最好。
贾宝玉便问他膏药如何那般灵验。他便胡诌八扯一通什么“共药一百二十味,君臣相际,宾客得宜,温凉兼用,贵贱殊方”的话,反正也无法查证。
贾宝玉信以为真,便又问“有一种病可能贴好”?
王一贴当然“嘴犟”,直言无不药到病除,只问是什么病。
贾宝玉见李贵众人不方便说,便让他们都出去散散。结果王一贴会错了意思,还以为是说他与茗烟有了“断袖”之情,讨要助情之药。等贾宝玉说了医治女人妒忌,才恍然而悟闹了笑话。
(第八十回)王一贴又忙道:“这贴妒的膏药倒没经过,倒有一种汤药或者可医,只是慢些儿,不能立竿见影的效验。”宝玉道:“什么汤药,怎么吃法?”王一贴道:“这叫做‘疗妒汤’:用极好的秋梨一个,二钱冰糖,一钱陈皮,水三碗,梨熟为度,每日清早吃这么一个梨,吃来吃去就好了。”宝玉道:“这也不值什么,只怕未必见效。”王一贴道:“一剂不效吃十剂,今日不效明日再吃,今年不效吃到明年。横竖这三味药都是润肺开胃不伤人的,甜丝丝的,又止咳嗽,又好吃。吃过一百岁,人横竖是要死的,死了还妒什么!那时就见效了。”说着,宝玉茗烟都大笑不止,骂“油嘴的牛头”。王一贴笑道:“不过是闲着解午盹罢了,有什么关系。说笑了你们就值钱。实告你们说,连膏药也是假的。我有真药,我还吃了作神仙呢。有真的,跑到这里来混?
要不说这王一贴真是个妙人。他并不避讳自己是卖假药的,却比太医院那些太医们磊落的多了。而他给出的“疗妒汤”也可谓天下第一奇方。
“疗妒汤”最大的开示是每天一剂,时刻提醒。如果还不好,人命终有一死,“妒忌”还有何用?
活着时蝇营狗苟,倾尽心力的排斥异己,真有一天性命大限,不过就是一场空。
事实上,夏金桂如何不知道。王熙凤却印证了王一贴的说法。
机关算尽太聪明,终究人死如灯灭。活着时再计较也没用。这岂不是《好了歌》的真谛?
《红楼梦》真正的精髓,就是对道家思想的重新解构。虽说故事归于佛家,但道家才是最影响中国人思想的根本。
《红楼梦》里的劝人放下,不认可贾宝玉出家那样放手,而是“退一步海阔天空”。正是林黛玉借“凸碧堂”退步“凹晶馆”所讲的道理。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趣侃红楼》系列文章每天一篇,将为您持续更新!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文|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 |清代画家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