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下午,我女儿带着小宝和同事拼团春游,相约晚上吃烧烤。当天我短班,下班后看一下手机,我爱人发来微信,“我们在丁山。”
我当即打电话,问清楚他们所在位置。我爱人叫我也加入公园游玩,并邀请我晚上一起吃烧烤。
女儿的同事一家三口,我爱人和女儿带着小宝,从杨巷玩到丁山,晚上来到无名烧烤。虽说无名,但是点名要到此烧烤,那就是有名。
颜老师的老公胡总,邀我喝酒,我也欣然答应。两个人一瓶白酒,他似乎还不过瘾。喝完了一瓶,又要开第二瓶,我连忙阻止。一是酒量有限,二是怕他破费。
七个人围坐在长条桌旁,一边吃烧烤,一边喝酒。话题离不开小宝贝的学习,还有育儿的那些辛苦和繁琐。
颜老师家有两个孩子,女儿上高中了,学业紧张,她哪有时间来游玩,所以晚上也没来吃烧烤。她家儿子才7岁,上一年级。
坐在一起喝酒,话题又是围绕孩子,所以谈话很亲切且温暖,气氛融洽又放松。
“包子最怕什么?”小学生带着我家小外孙一起玩玩具,一起做游戏。
起初,我没有听懂“包子”,以为是“豹子”。因为颜老师在旁边提示我,她家公子喜欢“脑筋急转弯”。
我想“豹子”不是最怕什么,而应该是最喜欢什么(我当时首先想到“金钱豹”)。于是,我就告诉他,我不会,并煞有介事地瞪大眼睛,等他揭晓答案。
“怕斗(豆)啊,豆沙包嘛!”小宝果然迫不及待地公布了答案。
我似懂非懂,哪里知道包子最怕“豆”呢,还是最怕“沙”呢?但我还是蛮配合地装出了恍然大悟的神情。
毕竟孩子都是掌心的宝,围绕孩子玩,逗他们开心,家长更开心。
“草原上有一群羊(打一水果)”小学生接着出题。
“不知道!”我想了一下,然后坦言。
“草梅(草没了)。”
“啊—?”
“然后,又来了一群狼(打一水果)”还没等我说话,小学生继续晒谜语。
“羊来了,草没了;那狼来了,羊——没了——”我装出要表现自己很聪明的样子。
“答对了!”小学生见我认真思考,很是配合,便也拿出老师的范儿。
接下来,都是一些比较老套的“脑筋急转弯”。
“把大象放进冰箱需要几步?”(三步)
“把长颈鹿放进冰箱需要几步?”(四步)
“操场上正在开运动会,哪个动物没来?”(长颈鹿还在冰箱里)
上半场基本都是颜老师家公子在表演,我家两岁半的小外孙一边喝饮料,一边瞪着大眼睛,看着小哥哥。
也许是小哥哥那一句“答对了”提醒了小宝,也许是我们不停地鼓掌激起了小宝的表现欲。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
我家小宝一下子找到了感觉,声音越来越响,根本停不下来。而且整个人就是登台表演的状态,最逗的是他有时还故意控制节奏,等待掌声。
当然,小宝自己也做出夸张的“表扬”““点赞”“鼓掌”……
小学生被比下去了,立即闹着爸爸妈妈,我要回家学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