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 诗 简 介
斗诗批词是“竹韵”的特色精品栏目。群主落日长河先生秉持“斗诗不斗人”的原则,总能在谈笑自若、亦庄亦谐的气氛中给予参评诗词一针见血、入木三分的点评。
长河闲咏
【七言】文成访刘基故居
风流远逝故居存,千里探幽入小村。
此季寒烟生碧野,当年迷雾罩朱门。
凝眸碑上铭文辨,驻足堂前轶事温。
莫怨君王情义薄,六亲不认况师尊?
几句残诗吟罢,待长河细细品学竹林诗友之佳咏……
参评诗词(一)
少年游 • 中秋
银光万点映莲池,顾影弄仙姿。
竹楼流韵,兰庭赏月,闲坐饮东篱。
回波暗动摇涓缕,纤指诉琴几。
一曲清音,三分醉语,还忆少年时。
长河诗评
1、“顾影弄仙姿”?南方莲花之花期为6至9月,中秋之时还弄什么“仙姿”!多是莲子了,莲子他妈几乎不见了。北方更是“胡天八月即飞雪”……
2、“竹楼流韵,兰庭赏月,闲坐饮东篱。”:“竹、兰、(东篱)菊”都来了!怎么不再凑一枝“梅”?这还是中秋吗?唯独不见桂花……
3、你到底是身在“竹楼”、“兰庭”,还是“东篱”?堆砌词藻,拼凑意象。景语即情语,意象之选取应切合时令,如此方能不“隔”。不排除中秋时节,在池塘里仍有几株荷花,但荷花毕竟是盛夏之意象!正如(东篱)菊花,毕竟是深秋之意象,而非中秋。
4、“回波暗动摇涓缕”:整句主语是谁?是你,还是莲子他妈?“回波”何意?生造。“涓”意即细小的流水,“缕”泛指线状物。“涓缕”合在一起比喻细微。 宋人孙光宪 《北梦琐言》有言“涓缕未申,勍敌已至。”整句不知所云。
5、“纤指/诉/琴几”:此句之主语应该换成你了。“诉”字下得粗糙。
琴几即专门用来安放琴的小桌,有凑韵之嫌……
6、“一曲清音,三分醉语”:此调听不出清音;意象杂乱无章,确实是“醉语”。
7、“还忆少年时”:此前无只言片语之铺述,突然来个“忆少年时”。只有词牌是“少年游”。估计是中秋剥着莲子,想起稼轩那句“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从而忆起儿时….
8、题为“中秋”,既无中秋之景,也无中秋之情,更无中秋离人之思。整调太散,毫无层次。
9、
银辉点点洒莲池,莲谢剩清枝。
亭前丹桂,楼头皎月,屈指算归期。
经年辗转魂何系?红酒兑相思。
一曲心弦,三分醉语,还忆少年时。
参评诗词(二)
【五律】忆高考(新韵)
三更灯下卧,假寐倦宽衣。
考场两天半,寒窗十载余。
蚊蝇相与扰,霜雪并肩欺。
欲诉当年事,尘封莫敢提。
长河诗评
1、不脱衣冠而寐曰假寐。
2、颔颈两联有平头之嫌,“相与,并肩”欠工。
3、“霜雪并肩欺”:生硬。
4、尾联太弱,形同废句,意蕴全无。
5、整诗最大之毛病即:四联各自聊述,起承转合全无;缺乏经络,结构松散;颔颈两联有错位之嫌!
6、兄弟,老夫当年也从“独木桥”上走过,高考之往事,不思量,自难忘啊……
参评诗词(三)
朝中措 • 腾格里放歌
谁将汗水滴金沙,大漠已开花。朝看苇林叠荡,知她韵致多佳。
驼铃摇脆,轻云点缀,栈道嘻娃。可把一怀幽梦,放飞万里天涯。
1、“朝看苇林叠荡”:《朝》词四个六字句皆为标准六言句,宜避孤平。词谱上三、五之“中”是让人灵活调节,幸“叠”字入声,词中可作平。“朝”字下得不错,朝阳下之苇林随风摇荡,色彩斑斓,令人神驰。
2、“知她韵致多佳”:言“韵致”不足以表达苇林晨景;“多佳”过于口语。
3、“轻云”缺乏感情色彩,闲云……
4、“可把”:既是“放歌”,就用“我把”。
5、“万里天涯”:以万里修饰天涯,过于生硬。就用海角天涯……
6、改一改:
谁将汗水滴金沙,大漠已开花。
朝看苇林叠荡,斑斓万丈光华。
驼铃声脆,闲云飘逸,肺腑清嘉。
我把一怀幽梦,放飞海角天涯。
(借用元曲《猿听经》中四字:“小生心胸豁畅,肺腑清嘉。”)
参评诗词(四)
【五律】燕 子
春来双燕子,软语绕空梁。
哺幼频频喂,衔泥碌碌忙。
今求儿饱暖,明翼子高翔。
却有堂中妪,痴痴望远方。
春来双燕子,软语绕空梁。
长河诗评
1、颔联“哺、喂”意重;“碌碌忙”拖沓而生硬,纯属拼凑对句。
2、颈联“儿、子”有合掌之嫌,思路未宕开。
3、尾联不错,颇有余味。但突来之笔,略显突兀了,将“却有”两字再琢琢。
4、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天下父母之最大心愿,恐怕除了埋儿之郭巨,杀女之杨玉辉。孩子长大了,父母已垂垂老矣,独守老屋之时,最希望儿女常回家看看……
5、兄弟,咱们继续努力,诗成之后多多推敲!别急着遍天下转发,惟恐他人不知。
6、王大蛤蟆看了你的诗,大受感动,准备带上小桃红明天回河南去看望八旬老父,顺便调查一下老父有多少存款……
参评诗词(五)
【七律】萧城遗址怀古
夯土崩残合四围,绕村古道滚尘飞。
扎营桩腐黄花绽,点将台颓短柏肥。
萧后屯兵方歇马,宋皇稽首已潜辉。
结盟顿使边声缓,多少疑迷待发微。
长河诗评
1、萧城遗址,老夫去过。北宋真宗年间,辽兵南侵 在交战中,辽军先锋大将,萧太后之弟萧挞被宋军射死,锐气大挫。萧太后见取胜无望,便和宋订立了历史上著名的“澶渊之盟”。约定两国君主“兄弟相称”,永不再战。
2、实力相当,便认“兄弟”;实力悬殊,便是“臣属”,年年进贡,岁岁来朝。国与国如此,人与人何尝有异……
3、“滚尘”生硬,再琢琢。
4、“潜辉”意即掩藏才智。 汉人刘向 《列仙传·陆通》有言:“ 接舆乐道,养性潜辉。”颈联“已潜辉”略嫌生硬。
5、“发微”意即对某一事物原委进行探索,记得鲁迅先生有篇《而已集·大衍发微》。
6、此诗由景及史,层次清晰。但尾联太弱,不仅累赘且淡化了诗味,诗词毕竟不是策论。幽古之思已囊括在颈联,尾联应神离史实、拓开思路,换一种笔触,结在虚处!虚实相间,读者方有想象空间。陈寅恪曾言:任何一首诗,若无二解,便不是好诗……
参评诗词(六)
鹧鸪天•咏灯怀祖母
小槛低窗一豆红,声声机杼应秋虫。
油残空守墙根鼠,芯尽犹兼夜半风。
追岁月,渺音容。年年冬至晚寒浓。
心头一炬长明火,屡照伊来魂梦中。
心头那炬长明火,屡照伊来魂梦中。
长河诗评
1、“小槛低窗一豆红,声声机杼应秋虫。”:寥寥十四字,那时之景如画卷般历历。“小槛、青灯、机杼、鸣虫”,人物当然是“祖母”。这是一张留在记忆中的黑白照片,被永远定格,不会随岁月流逝而褪色啊……
2、“秋虫”欠妥。我深信“祖母”之辛劳是四季坚持不懈,一生如一日。“秋”字无非渲染凄清之意境,纵然小令字字如金、也能在后面之字词中突出这种情怀。作品往往因真实而感人,无须秋风下之“样板戏”去刻画,就用“鸣虫”。
3、“油残空守墙根鼠,芯尽犹兼夜半风”:此联是对上拍之补充。情景交融,情浓于景。同时有意或无意也暗示着“祖母”在辛劳中灯干油尽……
4、“追岁月,渺音容”:三字对生硬,太拙。尤是“追、渺”两字下得欠稳。明人谢榛《四溟诗话》有言“诗有造物,一句不工,则一篇不纯,是造物不完也”;清人冒春荣《葚原诗话》亦有言“用字宜雅不宜俗,宜稳不宜险,宜秀不宜苯。一字之工,未足庇其全首;一字之病,便足累其通篇,下笔时最当斟酌。”
5、穿岁月,辨音容。
6、“年年冬至晚寒浓”:估计是“祖母”与世长辞之日。
7、“心头一炬长明火”:当年祖屋“一豆”青灯早已化作心中“一炬”明灯。此句前后呼应,很好。“一”字无须简单地重复,那炬……
2022.07.30 舞蝶制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