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断续续读完了《雪山大地》。
是的,最近才读它。
尽管欣赏水平不高,但我不喜欢跟风读一些书,总觉得那是被人牵引。要读的书,得是我自己发现的,亦或者是我认同的人读过推荐的。
某种机缘下,连续几次发现这本书的片段,感觉文章比较干净,讲的又是藏族故事,想起之前读的李娟的一些作品,有趣又陌生,于是,便借来《雪山大地》读一读。
故事开头就是“父亲住进桑杰家纯属偶然”,渐渐拉开历史大背景,大背景下草原的情况。
整篇采用的是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以“我”的父母为主线,讲述三代汉藏人的故事,他们之间相亲相爱,彼此真诚善良,亲如一家人。
当然,故事的缺陷也很多,经不起放大镜似的逻辑推敲,比如抚养大了几个孩子的姥姥,在各个孩子影响力很大的情况下,在女婿是州长的情况下,最终竟是以痴呆走失结束的。
各个主角们人物塑造也多少自带光环,遇事都基本能逢凶化吉。只是在故事快要结束的时候,因为情节的需要,有些人倒在了黎明前的黑暗,比如母亲,在麻风病即将迎来希望时,她倒下了。
故事中,也有在位者的一些勾斗,但似乎都无伤大雅。最坏的人也只是老才让,他恩将仇报,但后来,他似乎又有点可爱。
总之人物塑造上,没有那种单纯坏的人,也没有坏的让人咬牙切齿的人。
读小说时,我不是特别喜欢看幽微黑暗的人性,尽管我知道,那应该才是最迷人的。
但每每遇到复杂的人性较量,迷宫似的尔虞我诈,我通常会快速跳开,不然,我觉得无比压抑。
我清楚我这种心理背后的原因,也做过努力,告诉自己每个人的命运就摆在那里,静静地看着,静静地接受。
但下次遇到,我依然会不由自主地跳开。
读《雪山大地》,感受的基本都是温情,人与人之间的坦诚,人与人超越血缘的纯粹的信任亲近。
虽然角巴出现时,我有猜测过,在故事的发展中,他会不会是一个诡计多端的恶人,时刻准备怀疑他的做法。
但实际相反,他有大局意识,识时务,勇于改变调整自己,滴水之恩,必定涌泉相报。
当读到特殊时期,角巴得知曾经一句话有恩于他的李志强遇难,他丝毫不犹豫,全力以赴要救李时,我瞬间觉得黑暗不怕,因为有光,光在照着我,暖融融,身心舒服。
文中父亲也好,母亲也好,姥姥姥爷也好,各个藏人也好,他们都是人性美好的化身。
尽管我知道,故事的一些处理,非常理想主义,尤其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是,我依然愿意信,就该是这样。
现在能抚慰我的就是人心的美好。
越是知道人性的复杂,越是欢喜纯粹的人际关系,越是为不加条件的信任感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