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育
陪伴,不为什么

陪伴,不为什么

作者: 白桦故事 | 来源:发表于2017-02-26 08:33 被阅读0次

           文/白桦林        图片来自网络

          人生始于“遇见”,长于“陪伴”。陪伴是一种温暖人心的力量,是最长情的告白。

          大型文化类节目《朗读者》正在央视热播。本期主题词——陪伴。用主持人董卿的话说,陪伴是最早确定的一个主题之一,而且从没改过。这说明“陪伴”是一个被世人共同关注的人文主题。

           的确,陪伴,本来就是一种美好。无论是短暂的,还是久远的。只要你不问为什么,都很美好。

           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对面站着,不说话,就很美好。那是树陪伴着草,风陪伴着树。这是一种不需要语言的陪伴。

            郑渊洁,童话大王,每天都要用完钢笔里的墨水。但,有一天,他发现钢笔里的墨水一直没用完。当他发现这不是童话故事,而是年迈的父亲在默默地为他续添墨水时,他才明白,是父亲在旁边陪伴他续写童话故事。这是一种无声的陪伴。

           杨乃斌,一个先天性聋哑人,本来可以生活在特殊学校里的孩子们中间。但,他的母亲,一位不平凡的母亲,放弃了自己的所有,她要让不一样的儿子生活在一样的正常人的世界里。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16年的时间,从不间断,先天性聋哑的杨乃斌有了一个陪伴十六年的同桌妈妈。一个伟大的母亲,一次不平凡的陪伴。

           作为亿万人瞩目的朗读者——杨乃斌,用他不很流利的语言,朗诵了冰心先生的《不为什么》 ,感动了整个中国。的确,母亲用无私的爱陪伴了乃斌16年的学习,从不问为什么,因为——陪伴,没有为什么。

    陪伴,不为什么

           再来看看,我们那些从小学就寄宿到了学校里的孩子们。他们的父母有N个理由,把一个六、七岁的孩子送去了学校寄宿。当然,值得肯定的有,寄宿在学校会锻炼孩子的自立能力,培养孩子的自主习惯。然而,据笔者观察,这些过早寄宿到学校的孩子,因为长时间缺失了父爱和母爱,他们对亲情很淡泊,对友情也不是很友好。对老师默然视之,所以很难谈师生感情。重要的是,他们对待自己的父母也只不过是自己衣食无忧的取款机罢了。

    陪伴,不为什么

           细想想,这些孩子的表现与缺少父母的陪伴不无干系。他们心目中的父母,只不过是周末了,接他们回家,做上一桌好吃的,买上一堆好用的,然后再送回学校。有多少父母竟然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有哪些兴趣爱好,喜欢结交什么样的人。长此以往,孩子们有了烦心事不向父母诉,而愿意向学校里的老师说。孩子们有了问题,父母根本不知道。常有教育专家说,小学段的孩子,最应该接受的教育是来自于父母的亲情教育。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他们的父母,父母也是孩子的终身老师。

          作为一名老师,笔者一直认为,那些想把孩子送去别人那里管教的家长是不负责任的家长。纵使他们有说不完的理由,纵使他们有天大的困难。再大的困难也大不过小乃斌的妈妈所面临的困难。然而,正是有了乃斌妈妈不问为什么的责任担当,正是有了乃斌妈妈十六年的陪伴,一个天生异常的孩子顺利地走过了人生关键的学生时代,并且顺利地大学毕业,如愿以偿地找到了自己喜爱的工作。这难道不是陪伴的力量?

    陪伴,不为什么

           那些因为有种种理由,而没有陪伴孩子的父母们,当发现孩子身上有了不尽人意的不良习惯时,后悔当初,但为时已晚。据专家研究发现,一个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三岁左右,而我们面前的许多家长对三岁左右的孩子不闻不问,不曾用心陪伴孩子那几年,一旦不良习惯养成了,再想改,难。

           陪伴,因为你、我、他有个美好的遇见。陪伴,因为你、我、他,有缘走到一起。成功的陪伴一定是美好的,一定是不问为什么的。

          父母和孩子,老师和学生,火车和站台,星星和月亮,既然有个美好的遇见,为什么不能好好地陪伴?

    陪伴,不为什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陪伴,不为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tanw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