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你给我画一只羊,好吗?”
初读小王子的人,相信年龄都不大,毕竟它的定位是“儿童文学”。我初读时十五岁,磕磕绊绊的读完,什么也没有理解。直到前些天因工作需要,只好又拿起了《小王子》开始查资料、作者生平、创作背景……至此,我对《小王子》终于有了深入的了解和认知。(以下为我的个人认知,如有异议请留言讨论)
对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来说,《小王子》是很难读进去的。即使他们天真单纯,大部分不会纠结什么真理,可在阅读时还是很难忽略书中频繁出现的“驯养”、“用心看”、“建立联系”等很难理解的词汇。如果哪个好奇心旺盛的孩子非要问起来:“什么是驯养?什么是爱?”我们很难给他做出一个合理的解释。而作者在前言中也如此写道:
“献给列翁.维尔特 我请孩子们原谅我把这本书献给了一个大人……”
实际上,作者圣埃克苏佩里只是将《小王子》当作了一个载体去写,里面承载了三点:一、对朋友列翁·维尔特的思念。二、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戏谑。三、自己人生的缩影。
所以实际上看来,《小王子》并不是很适合天真的孩童阅读;除了让他们在脑海中留下一片荒芜的沙漠与奇奇怪怪星球的居民,以及奇怪的小王子以外,他们并不能获得什么,甚至有可能在以后的时间里还会对《小王子》一直存有因为“看不懂”而存在的抗拒心理。
那么针对这三点,我们分三部分来解读《小王子》这本书。
第一点,作者的朋友:作者安东尼有一个忘年之交的法籍犹太人朋友——“列翁·维尔特”,当作者退役后回到法国,当时正值二战期间,法国战败被纳粹占领。列翁·维尔特劝说作者不如搬去美国生活,向美国人说明反对希特勒的战争。彼时,纳粹正在法国对犹太人进行非人的折磨。这一点在作者的话中也有显示:“这个大人住在法国,他在那里挨饿、受冻。他很需要安慰。”由此可知,在本书中,也有着作者对于法西斯分子的反抗,对朋友遭受残害而自己却无能为力的无奈。
第二点,作者对当时社会的戏谑。当时正值二战时期如火如荼,作者看透了各国之间如此激烈的斗争、某些人的贪婪,借用书中各个星球上的居民特点,来展现现实生活中人性的贪婪、自私、功利、教条主义……以及书中隐晦提到的对法西斯主义的反抗,那么我们也能够明白,书中的“猴面包树”就是法西斯势力的代表:“假如你拔得太迟,就再也无法把它清除掉。它就会盘踞整个星球。它的树根能把星球钻透,如果星球很小,而猴面包树很多,它就把整个星球搞得支离破碎。”由此可知作者对法西斯势力的深恶痛绝。
第三点,作者的人生缩影。他有过两任妻子,第一任妻子曾经两人感情热烈,却因为贫富悬殊过大,志趣迥异而不得不解除婚约。
而作者的第二任妻子康苏罗,是一位雕塑家,也是玫瑰的原型。她美丽,与玫瑰一样任性、虚荣、喜怒无常,时时需要别人的关注,说谎时以咳嗽和昏倒转移注意力。她有哮喘,对空气的敏感就像小王子用玻璃罩保护起来的玫瑰。但她一直支持着作者的飞行事业,她甚至给丈夫塑了一尊雕像放在家中的花园里:“这下你再也走不了了吧。”实在是让人忍不住心软的小女人的可爱之处。就像小王子在离开了玫瑰后想到:“但我太年轻,还不懂得爱她。”而后来教会他爱与等待的的狐狸,据记载那便是安东尼遇到的与他心灵契合的一位美艳情妇。
可无论是谁,果然都是失去后才懂得珍惜。

综上所述,《小王子》这本书之所以能够发行超过三百万册,被翻译成150多种外国语言,甚至安东尼和小王子被印在50元的法郎上。与它所对世人造成的影响是息息相关的。可以说,当时正在经历、或是经历过后二战的人,甚至于如今每日为生活而奔波的人,读过《小王子》以后,定会甘之如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