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卢笋子
这几天,常常看到“生活中常见的消费主义话术”的相关话题,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当代青年的消费主义。
1.
随着短视频的风起,营销带货的渠道越来越广泛。生活区vlog博主的作品里越来越多恰饭视频,她们通常用着各种万能锅、精美餐具。
美其名曰,房子是租来的,但生活不是。初听这句话确实给人消费的冲动。
可头脑一热过后,冷静下来会反问自己是否是精致穷?当然每个人有各自的生活方式,但当你被打动的时候,不得不否认这句消费主义话术对你生效了。
同事说,我不买精致的餐具,它配不上我现在的房子,说白了,我现在的生活用不上。好比背了一个名牌包却穿着一身地摊货。
2.
我曾经因为一个淘宝客服的一句话而冲动消费,即便是提前预支下个月的生活费。
当时我看中了一套衣服,与客服聊天,原本我十分纠结,因为不是必须要买。
和客服一来一去聊完常规问题之后,过了一会儿,客服发来一句话:亲爱的,喜欢就买回家哦,你的钱只是换了一种方式陪在你身边~
当时我就心动了,于是我行动了。消费完了之后我还特别高兴,好像自己特别了不起,自给自足,满心欢喜的期待收货。
后来,收到货实物与图片相差挺大。
3.
高中的时候,艺术老师来招生,首先说学艺术是利于考大学的一种途径,艺术分数可以弥补文化上的不足。
然后,招生老师说,你以后参加同学聚会啊参加各种聚会,别人不会说某某某你来给我做个数学题目,别人只会说,诶你来唱首歌,你来跳个舞。
这个例子一举,我记得当时班级里几个人都报名了。
我这种普通家庭,不敢额外投资。但当时的我是无比认同这段话。
我第一份工作是培训学校的老师,那时候老板说,老师就是最好的销售。
你可能无法想象到一个早教机构的招生话术会涉及到剖腹产或顺产,招生年龄会囊括刚学会走的孩子。
这在销售里面的话术是刺激消费者的痛点。比如,上面提到的早教机构,招生老师会引导家长剖腹产的孩子会比较慢热……从而刺激家长消费。
其他类似消费话术还有,“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不要错过孩子学习的黄金年龄”、“聪明的孩子往往是聪明的父母在这样培养”……
4.
由于刚毕业那几年工作不稳定经常换房子,微信里常年加了几个租房群。
一天,一个女孩子在群里曝光黑心中介,引起了群员的讨论。
一时之间黑心中介、无良房东被控诉,一个房东站出来讲述了自己遇到的恶心的租客。
从那个房东提供的聊天截图来看,该年轻人五张信用卡逾期,月入过万竟然拖欠三个月的房租一走了之。
期间一直说好话应付房东,没想到三个月后房东上门才发现人已经跑路了。
5.
生活中有太多的消费主义话术诱惑着我们。美容美发店的会员卡有一套消费主义话术,你原本只想去染个头发,托尼老师说要四百多,但是半个会员卡预存五百就可以打折只要三百多……
有时候转念想想预存的钱是你额外要消费的钱,你是否需要那些额外的消费呢?也许你直接染个头发,下次不会再来这个店子,但是办了会员卡你就有下次下下次消费,无形中它就在自动续费。
那些消费主义话术披着金灿灿的外衣挂在橱窗里,吸引过路人的目光,买回家之后你发现原来是店里的灯光太好。
所以,不要冲动消费,不要盲目消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