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能在咨询当中来访者诉说他的困扰和问题的时候,内心会升起一个评价一个判断:你这多大点的事呀,至于吗?你就应该怎么怎么样。会有评价,会有判断,也会有疑惑和质疑……
有一句话可能大家也听过,“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每个人都在当下尽了全力,每个人都想更好,每个人都已经做到了他能做到的最好的状态,所以说不要妄加评论,不要随意判断,因为我们没有这个资格。
他可能已经经历了很多的困难和挑战,他可能曾经做了很多的尝试和努力,都没有效果,所以说在这个当下很无力、无助,也很挣扎,但他始终没有放弃。
如果说把我们放在他这个位置上,我们未必比他做的更好,对于一个辍学孩子的家庭而言,可能那个当下家里都觉得天都塌了,一切都乱了套,不知道该怎么办,尤其是孩子出现了一些状况,还要去休学办休学治疗,以及亲子关系的调整,自己情绪的纠结,挣扎和煎熬,那是没有经历的人无法想见和感受到的。
一天天的去调整,一天天的去面对,从最开始想尽一切办法想改变而没有效果,再慢慢地放下、尝试着去接纳、慢慢的修复亲子关系,慢慢的跟孩子一起去面对问题,沟通磨合和改变。从双方对立不能沟通 到慢慢的跟孩子说上话,能有更多的交流,亲子关系慢慢的恢复。同时其他的关于工作、生活、家庭的方方面面也要有更多的应对,如果再加上家里的其他的一些状况的发生,可能就是对于来访者而言是特别煎熬和难以应对的。
那在这么难的情况下,他是怎么熬过来的?怎么坚持过来的呢?那在这个过程当中,他最不容易的是什么?最难得的又是什么呢?是什么样的人、事、物帮到他?他又是怎么支持到自己的?
孩子也从最开始的状态特别差的状况,黑白颠倒,整夜打游戏,闭门不出也不与家人沟通等等的状况,慢慢的调整和恢复正常的起居饮食,慢慢的情绪稳定,慢慢的与家人沟通……
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都在他们的当下尽了全力做到最好的状态。虽然有挑战有困难,也有挣扎、矛盾和纠结,但都没有放弃希望,都在努力的调整自己。
作为咨询师去陪伴这样的家庭,更要敬畏每个人的不容易。发自内心的去欣赏:在这个当下他们所有的努力、挑战、不容易以及坚持下来的勇气、信心和力量,因为他们都是最爱这个家的,也都是深爱彼此的,所以说才会在这种每天都可能面对新的挑战的情况下,那么困难的情况下,仍然坚持着、从不放弃。
心怀敬畏之心就是对于来访者深深的尊重和理解,发自内心的去欣赏和敬佩他们能支撑下来,能够坚持不懈的去面对之前可能连想都没想过的困难和挑战,这样的勇气信心和潜能。
这样我们就咨询师就更容易放下自己的评判,放下上位者的姿态,能俯下身子跟来访者在一起,真正的跟他同频共振,去共同感他们这一段虽然煎熬挣扎,但仍然显示出呈现出他们内在强大的潜能的部分,以及他想要的未来,可继续坚持的,需要调整的部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