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没日没夜地看关于戏剧的视屏,还把它们记了满满半个本;还记得为获得些灵感跑到图书馆苦苦寻觅好的戏剧书籍么;还记得凌晨四点突然惊醒,为的是害怕错过记录自己偶然的灵感吗?这都已经是三年前的事了,恐怕现在的你,才可能深刻地体会到过去的点滴对你人生的影响吧!看你还敢不敢依旧每天睡到自然醒······
“你无法把点滴与未来联系,只能通过回顾才能看见,所以你必须相信过去的点滴能串联未来。你必须有信念,不管那是你的胆识、命运、人生、还是因果报应,因为把过去点滴串联起来,才有信念忠于自我,即使你的选择和别人的不一样,这会使你与众不同。”——乔布斯
从1999年夏,由廖一梅编剧、孟京辉导演的《恋爱的犀牛》在北京北兵马司剧场首演,到现在十多年过去了,它也在全国出演过上千场,成为了先锋话剧为数不多的“异类”。它讲述了一个老套的故事情节:“你爱他,他不爱你;他爱你,你不爱他。”剧中主角马路是一个拥有灵敏嗅觉和模糊视力的动物饲养员,自从他嗅到那个身上散发着的打印机气味和柠檬味气息的女孩明明,他的生活就彻底改变了。马路成为了他朋友眼中的偏执狂,死心眼地追求那个可望不可即的明明。最后在所有努力都白费的情形下将明明绑架了······
剧中除了马路对明明的爱情追求外,还有一系列的表现在这世纪之交将走向新世纪下人们生活现状的情节。如跨世纪的大钟、牙刷的商业化推销模式、爱情训练班中明哲保身的所谓爱情圣经、红红和经纪人、世俗化的婚礼、彩票······而这些似乎都与马路的偏执追求毫不相干,但这些似乎毫不相干的情节却强烈地反衬出马路与明明追求过程中的独特。
爱情
这是一部关于爱情的戏剧,马路对明明的爱情,明明对陈飞的爱情,他们耐心等候,却又没有结果;他们苦苦痴求,却又毫无结果;他们爱崩溃了,爱疯了······在这物欲横流、急功近利的大环境里,还有人在执着地追求爱情,不媚俗、不向现实低头,不以物质利益和人际关系为中心。他们直面着现代化社会的所谓理性、现实真理下的迷惘与不安,他们充满了焦虑、骚动不安,充满了恐惧,这恐惧既是对世界的,又是对他们自我的。尽管如此他们仍旧没有抛弃他们的信念,在世人所不齿的境地中挣扎求全:等候着,痴求着。这就是爱情,它与身份地位、年龄容貌、财富名誉、知识境界无关,它可以是偶然的一次邂逅,一个甜蜜微笑,一个简单的动作甚至是一句温暖的话语。
它是关于纯粹的爱情,就如马路初次邂逅明明“黄昏是我一天中视力最差的时候,一眼望去满街都是美女……你就站在楼梯的拐脚,带着某种清香的味道,有点湿乎乎的,奇怪的气息。擦身而过的时候,才知道你在哭。事情就在那时候发生了。”又如马路对明明的执着和明明对陈飞的执着:“也有很多次我想要放弃了,但是她(他)在我身体的某个地方留下了疼痛的感觉一想到它会永远在那儿隐隐作痛,一想到以后我看待一切的目光都会因为那一点疼痛而变得了无生气;我就怕了,爱她,是我做过的最好的事情。”纯粹的爱情,纯粹得有点不切实际,纯粹得有点痴人说梦,纯粹得有点不可理喻,纯粹得有点异想天开。这纯粹得有点可笑的爱情是如此强烈炽热,散发着青春涌动着的旺盛生命力的气息,如新鲜伤口上娇艳欲滴鲜血的腥臊气味,如艳红烈酒浓重的醉生梦死的缤纷气味。无论我们是谁,我们始终无法忘怀那些留下深刻印记的瞬间,它是群蚁爬过心窝的瘙痒,是海盐撒满伤口的难忍。它是芳香四溢的茉莉百合,是鲜艳致命的罂粟花朵;它可以是耳语呢喃、小桥流水的,也可以是激情澎湃、内心汹涌的;它是关于爱情的,纯粹的爱情的。
追求
剧中细节往往能够表现人物性格特征和作者的倾诉意图。首先,如马路不停地追问一个牙刷的价格,在此体现了马路执着的、追根问底的性格了。其次,恋爱训练课课程上的:“语言表达能力成为人类生活中最重要的能力”, 现代人需要学会倾诉以宣泄孤独内心,所以人是孤独的,庆幸的是马路在孤独中找到了他的救命稻草与追求:“直到有一天我忽然遇见了你,我觉得你和我一样孤单,我忽然找到了我要做的事,我可以使你幸福。”再者,目睹明明偏执地追求陈飞的马路对明明的再三劝告,可见人是矛盾的,只看见别人的妄想,却往往看不见自己的。因此视力不好的马路是盲目的,他看见了明明的盲目,却看不见自己的盲目······
人物的分析和其象征性的意义。这是一场妄想般的追求,明明对陈飞的爱的执着与追求和马路对明明的爱的执着与追求。戏剧中的马路、明明和陈飞作为追求者,他们是不随波逐流的和坚持不懈的,他们是多么孤独、多么勇敢的,他们代表着在这个功利化的社会中被现实嘲笑的一群人,但是他们作为坚持自我的追求者,在不断追求中闪烁着人性的光辉。同时,明明和陈飞又是作为被追求的对象,他们已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戏剧人物,而是作为一种遥不可及的目标,象征着值得被人追求的东西、不受世俗污染的梦想。
悲剧
这并不是轻松搞笑的喜剧,尽管戏剧中有许多幽默、滑稽的成份穿插其中。当马路口中说出这段独白的时候:“什么东西能让我确定我还是我?什么东西让我确定我还活着?—这已经不是爱不爱的问题,而是一种较量,不是我和她的较量,而是我和所有一切的较量.我曾经一事无成这并不重要,但是这一次我认了输,我低头耷脑地顺从了,我就将永远对生活妥协下去,做个你们眼中的正常人,从生活中攫取一点简单易得的东西,在阴影下苟且作乐,这些对我毫无意义,我宁愿什么也不要。”就注定了这场爱情的角逐是遥无止境,这遥无止境追求的尽头就注定是悲剧。如编剧廖一梅所说的:“为什么是古希腊的悲剧而不是喜剧更能体现人类精神呢?因为令人类能够自己敬重自己的品质都不是轻松愉快的,——而是那些对不可抗拒的命运的倔强态度,保持尊严的神圣企图之类不可轻易谈笑的东西……”
当人的所有的努力就是清醒地认识到注定要失败的努力,那么,人还能做什么呢?如果只有所谓的文明理性的支撑,那么人是容易崩溃的。人在后天学会的理性是不足以支撑人的精神的,因此人需要有所寄托有所信仰有所追求!当知道苦苦追求都毫无结果的时候,人的精神是可能会崩溃的。当话剧将近落幕的时候,马路放弃了他的追求、他的梦想,他的精神已经彻底崩溃了。他最后挥起利剑手刃了犀牛,用粗暴的草绳绑架了明明······剧终了,这是马路对命运的妥协吗?是无法忍受的精神的枷锁吗?是不切实际、妄想追求酿成的悲剧吗?可能也正如作者所的:“我希望看过戏的观众,能感到他的生命中有一些东西是值得坚持的,可以坚持的。至于爱情的结局不是这个戏里所关心的。”把所有美好的事物都坚持下去!那坚持是什么?坚持谈何容易?像井底之蛙渴望不到井口之外的天空,像顽强的精卫填不满浩瀚的大海;像久涉沙漠的士兵失去了最后一滴水源,像久留迷雾的帆船失去了指南针的导航······马路和明明在孤独中紧紧地拴住了他们的救命稻草,明知道所有的坚持和努力都注定要失败的,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在灾难面前尽量地维护自己的尊严,抗拒命运,哪怕失败。胜利者并不一定是高贵的,高贵的可能是失败者,因为他们在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过程中证明了人的勇敢与高贵,证明了人性的伟大。
这部戏剧可能从来无意告诉我们生活要怎样才合理的,生命该是什么样子的。它可能只是对现实生活状况的一种表现,只是让我们看见原来生命中还有东西可以如此执着追求的,让我们窥见有些追求是遥无止境的,没有结果的,尽管你抛弃所有、精神崩溃甚至在窗前自杀,你也无法得到你想要的。我们所接受的教育常常告诉我们只要你努力就会有结果,只要你方法对了你就能功,你只需要用最短的时间、最巧的途径你就能得到最高的效率。因此我们迫不及待、按捺不住急功近利的内心,放弃了那原本需要无穷无尽坚持的努力、追求和梦想。而这部戏却恰恰不给我们回避的机会,让我们直面生命中一些残酷的事实,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生活原来可以是这样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