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看了我朋友的孩子,八个月大,软软的,糯糯的,超级可爱。我想起我的儿子,小的时候他也是这么可爱的,胖嘟嘟的。
有一次我们路过一个宣传牌,写的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1周年。
我问孩子:”爸爸妈妈结婚的时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那71华诞你算算爸爸妈妈结婚多少年了。“
我又接着说:”我以前看你各种可爱,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坏了,为什么我现在没有这样的心境了呢?“
我还哼起了歌曲:“是你变了吗?我的影子笑我的人好傻,是你变了吗?我已经跟不上你的步伐……”
孩子用一首歌回复了我:“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
不同的人生阶段都有不同的心境。
也许我变了,变得不像以前眼里全是孩子了。
也许我没有变,我只是选择另外一个方式来爱了。
碎了的世界
罗胖说了这样一句话:世界不仅仅是平的,还是碎的,且碎成一地。
这个世界是碎的,就像一地的碎玻璃。每一个碎片都是一个精彩的世界,而我们经常是生活在其中一个碎片内,对其他碎片一无所知。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这种体验,今天听到这个朋友说开网店挣钱容易,忽然就心动了;明天听到另一个朋友说在朋友圈做分销更划算,又蠢蠢欲动了。
所以,心动真的很容易,但行动才是检验真爱的标准。如果只是听着觉得爽,但一到要行动就蔫了,那说明真的只是一瞬间的心动而已。至少要行动起来,愿意为你爱的人或事付出努力,做出改变,才算是热爱。
稻盛和夫在《活法》谈到了物质的三种类型:
点火就能燃烧的可燃性物质;
点火也燃烧不起来的不燃性物质;
靠自己就能燃烧的自燃性物质;
他说,成就事业需要“自燃型”即自我燃烧型的人。
一边是信息爆炸时代,每天扑面而来的大量信息;另一边是自己的定位和选择。
羽西化妆品公司创始人靳羽西说:因为生活就是选择……从小事到大事,小到你用什么牙膏,大到你的职业,都由你自己来选择。
路遥的小说《人生》扉页上有着这么一句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
这句话出自作家柳青的《创业史》,它的原文是:“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要紧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人生。”
我的孩子落落写过一首诗,《人生很幸福》。
那散落一地的碎片啊,我们将拾起哪一片碎片呢?我们又应该生活在哪个碎片里呢?
那爆炸的信息,扑面而来,迫不及待地纳入我们的眼底,我们又该如何选择呢?
我想在这样的时刻,我们不妨停下来,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第一我的优势是什么?第二我的兴趣是什么?
然后再听听别人的意见,我想:在这光怪陆离的世界里,我们应该也能扮演着精彩和或不可缺的角色。
我的信 你的诗 发起了一个读者讨论碎了的世界,如何理解?
网友评论